浅析中国“网络女主播”兴起的原因

2023-12-25 18:3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中国“网络女主播”兴起的原因》,欢迎阅读!
浅析,中国,兴起,原因,网络


浅析中国网络女主播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女主播;女性;新媒体;网络技术

随着人们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何行业的发展也都依托于网络的力量。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直播成为一种新行业并且在市场获得巨大的利益,根据《2017中国网络表演(直播)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的直播市场整体营收规模达到304.5亿元,2016年增长39%而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网络直播平台用户已达4.22亿。在利益的刺激下和时代机遇的发展下,女性主播在网络直播市场上的活跃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中,女主播能够在这个行业发展和兴起的原因。



一、网络发展带来男女的平权

在诸多的女性主义流派中,有一类称之为赛博女性主义赛博译自于英文单词的‘Cyber,翻译为网络的;计算机的。赛博女性主义认为,女性通过对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得到解放,鼓励女性利用新媒体为自己挣得话语权,颠覆男权思想,实现女性的解放和独立1在很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男性在家庭中;工作领域中;政治领域中和社会领域中都拥有话语权,而女性的声音却得不到充分发挥。但由于技术的突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出现将女性和这个世界沟通的鸿沟缩小。网络直播平台正是由于其低门槛性,吸引了众多女性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中去展示自己。就目前直播平台来看女性直播内容主要集中在:美妆;美食;游戏音乐。在这些内容模块中,女性明显有着比男性更多的优势。根据2017主播职业报告显示,从性别比例看,全国85.8%的主播为女性,男性主播占比不足15%。主要原因就是女性在网络直播平台中自身的性别优势得以发挥,而且在诸多直播内容中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才艺和技能获得一席之地。



二、直播市场的利益驱动

网络视频直播中主播和观众的关系是一种以打赏经济为基础的粉丝关系。播们借助直播间平台将才艺表演提供给线上用户,观众立足于自身等级或自主花钱购买汽车、鲜花等虚拟道具送给自己喜爱的主播,在这样的形式下消费得以形成。而直播结束后,主播们可以将这些虚拟道具通过直播平台公司换取对等的真实货币。和男性相比,女性主播更看重通过这种渠道去获取报酬,而男性主播更多的则是出于娱乐和交友目的。就目前网络直播市场来看,女性主播每月通过直播可获取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的收入,比起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样的工作类型确实受到很多年轻女性的青睐。当这些女性主播积攒到一定人气后,通过明星效应她们会通过在自己的粉丝群中销售化妆品;服装和食品等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女性主义学家波伏瓦提出:女性只有自己去工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2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女性通过直播获取利益,也是通过自身劳动付出换取的利益回报,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更有把握的在社会中和家庭中获取地位和尊重。






三、网民娱乐消费观念的形成

网络直播平台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主播们可以通过平台展示自己,同时受众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己青睐的主播互动,打赏自己喜欢的主播,受主播对自己的感谢极大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在虚拟的空间中使自己在现实中的挫败感和空虚感得到填补。这一类消费是受众者通过实际的金钱交易来获取心理的满足和个体的猎奇心理。



网络女性主播的受众者多为男性,这里面甚至还包含了一部分未成男性,性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会选择一些擦边球的话语和行为来挑逗男性观众以此来增加自己的人气。虽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男性受众者的关注和实际物质利益的获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男性对女性身体的视觉消费。加之,2020年中国的男光棍将达到3000万【3,所以很多男性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异性的好奇心及窥视欲,单身男青年的大量出现,为女性网络直播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用户市场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絡直播作为其衍生品得以快速发展,而网络主播这个新兴职业借助技术也得到不少年轻女性的青睐。一方面,很多女性借用自己性别的优势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博取男性的欣赏,并获取相当丰厚的薪金报酬。虽然这其中很多女性主播为了获取更丰厚的报酬会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但从另外一方面,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女性获得了金钱的独立,并借网络这个平台来向大众展现自己不同的一面,也获得了较多的话语权。网络直播市场的发展,展现了新媒体时代下女性得到了展现自我和个性解放的机遇,但同时为了让女主播这个职业更稳定持久的发展,对于女性主播的正确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黄鸣奋.赛伯女性主义:数字化语境中的社会形态[J]. 首大学学报,2008591-97.



[2]西蒙娜··波伏瓦.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20203000[EB/OL].2013-6-30.http//business.sohu.com/20130630/n380262957.shtml.



作者简介

邵亚琪,女,湖北襄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女性研究媒介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K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