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壮族的风俗有哪些》,欢迎阅读!

壮族的风俗有哪些
壮族的习俗有:壮族三音、壮族会鼓、壮族嘹歌、“三月三”歌节、牛魂节、歌圩、歌会、蛙图腾与蚂节、六郎节、陇端节。 壮族三音
壮族吹打乐三音,是流传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片壮垌的福堂、永丰等一带。这种吹打乐在壮垌红喜、白喜的日子或场所选择不同的曲调吹打演奏。 壮族会鼓
壮族会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壮族人民独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马山县壮族会鼓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最初的功能是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因敲起来气势磅礴、热血沸腾,渐渐成了民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一直流传。经过申报,2008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会鼓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嘹歌
壮族嘹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市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壮族嘹歌因其唱法中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是一种流传于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为中心的右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古老山歌。它主要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壮族嘹歌蕴含着壮族人民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壮族人民智慧、文化与民俗的结晶。 “三月三”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
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壮族三月三是广西打造的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动力的盛会。每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开展1000多项欢庆活动。 牛魂节
“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 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 蛙图腾与蚂节
同许多民族一样,壮族也曾普遍存在过图腾崇拜。其图腾物像种类很多,如太阳、月亮、星星、雷电、鳄鱼、蛇、犬、牛、虎及榕树、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1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