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保教促幼儿园内涵提升

2022-11-20 11:17:0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科学保教促幼儿园内涵提升》,欢迎阅读!
内涵,幼儿园,提升,科学,保教促
科学保教促幼儿园内涵提升

作者: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0年第06

为向社会宣传科学保教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20187月,教育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小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各地小学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幼儿园去小学小学零起点成为社会共识。为了解各地落实幼儿小学治理情况,教育部委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派专家分东中西三路,到9省份调研。

因地制宜落实治理方案,堵引结合

《通知》是对小学专项治理工作的一般要求,但要使其真正落地,各地需要结合实际,使其细化、易操作。为使小学治理方案落到实处,山东从省级层面公布幼儿小学负面清单,同时公布小学年级零起点教学标准,并要求小学年级教师签订零起点教学承诺书。福建省针对不同机构,找准不同工作着力点,幼儿园重点治理小学教育方式教育环境,小学重点抓零起点承诺书、免试入学、严禁压缩课时,培训机构重点治理科类培训、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现象。江西省建立问题清单销号制度制作小学治理自查表和汇总表,实行挂账销号管理。湖北省实行黑名单制度,将小学问题严重、清理整治后仍不达标的幼儿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河北省则针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小学幼儿园,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各地有针对性的措施,打出了学化治理组合拳,实现了正本清源、堵引结合,有效铲除了小学滋生的土壤。 探索科学的幼小双向衔接方法

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都是一种考验。若双方衔接不好,就极易引发小学问题。本次调研过程中,专家发现,许多地区已意识到幼小双向衔接的重要性,甚至开始探索双向互动的方法。陕西省下发《幼儿小学教育活动指南》《小学年级语文零起点教学南》《小学年级数学零起点教学指南》,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具体指导。同时,积极探索入小学后的过渡性课程。昆明市五华区教体局组织全区公办小学校长到幼儿参观学习,了解幼儿一日生活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特点。同时,组织小学教师学习36岁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照小学年级课程标准设计课堂教学。辽宁省的盘锦、大连、锦州、铁岭等地,通过开展小学生与在园幼儿交流活动、小学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等方式实施幼小双向衔接。

创新宣传模式,促科学保教理念入心入脑


学前教育宣传月、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是宣传幼儿园保教理念的常规渠道。但由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根深蒂固,及社会上错误育儿观念的误导,家长焦虑情绪仍普遍存在,小学难以根除。因此,创新宣传方式,让科学保教理念真正打动家长、影响家长,尤为重要。每年4月是昆明市五华区的幼小衔接家长宣传月,该区成立幼小衔接课题组,组建教研员、小学幼儿园教师在内的培训宣讲团,到全省各州、市推广科学保教理念。相比幼儿园教师向家长宣传小学的危害,小学教师及小学年级家长的意见,更让家长信服。在陕西省渭南市,幼儿园主动邀请小学教师进园讲去小学年级现象。在陕西省榆林市,幼儿园主动邀请小学年级家长给大班家长讲幼小衔接应准备什么。

小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教研力量薄弱、幼儿管理不够规范等,都会影响科学保教的实施。因此,一些地区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发力,化解小学云南省通过名园办分园的方式,缓解农村幼儿小学问题。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发挥省、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的传帮带作用,建立园帮园”“一对一管理体系。湖北省天门市形成市级、区域、乡镇、园所四级网络,落实常态化联片教研制度。为保证教师质量,山东省实施公费师范生乡村教师培养计划

小学需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研究

教师的专业性是防范和杜绝幼儿小学的关键。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校长郑健成发现,在一些地区,教师对去小学认识还较為肤浅,只停留在不教拼音、不认字、不做数学题上。与此同时,教师虽然认识到游戏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但由于专业化不足,导游戏开展不充分,保教活动整体水平较低。

专家一定要引领正确的方向,要更加回归基层、回归实践,同时做好社会宣传。针对此种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副司长姜瑾在调研工作汇报会上指出,目前学前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化程度比较弱。园长与教师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做。因此,专家要在各个方面发挥作用,真正把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告诉一线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也指出,要出台幼儿科学保教的基本规范,给教师提供一些可供利用的资源,比如推广教育部遴选出的优秀游戏案例、绘本等,手把手教给教师科学保教的本领。虽然许多地方已开始幼小衔接的双向探索,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专家发现,大部分小学还缺乏主动衔接意识,双方协同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姜瑾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小学小学要树立衔接的意识,多种形式做好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学生顺利融入小学生活。吕玉刚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幼小衔接行动计划,同时也在着手修订义务教育程标准,小学年级要设置过渡性课程

另外,基于小学成因的复杂性,为避免其出现反复,或死灰复燃,专家呼吁,必须小学治理作为一项长效工程,多方配合、综合治理,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做到常抓不懈。


(《中国教育报》2020119 赵彩侠/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v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