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K理念下的幼儿园自然课程建构思考

2023-01-23 22:1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PCK理念下的幼儿园自然课程建构思考》,欢迎阅读!
建构,幼儿园,理念,基于,思考
基于 PCK理念下的幼儿园自然 课程

构思考 马燕

大自然孕育着生命,生命的形态多姿多彩,生命的成长变化令人惊叹。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真的了解它吗?我们该怎样了解它?又该怎样利用自然资源建构园本课程?近期读了《幼儿园探究式种植课程的实践研究》一书,作者以理例相融、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理念、路径、活动案例等多角度阐释了幼儿园探索、实践自然课程的历程,分享了探究式自然课程实践研究经验与成果,受益良多。

初读,留下鲜明印象。首先,作者所在幼儿园园本自然探究课程价值定位准确,秉持“以自然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自然天性、学习特点和教育规律,幼儿在有准备的自然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自由、自主地开展持续性探究,获得主动发展”理念探索课程,始终将幼儿放在核心,尽可能创造条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体验、探究,在深度学习中收获经验与成长。其次,园本教研为课程建设提供强劲动能,在探究式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中,幼儿园始终推行“4*3环教研模式”,即“准备阶段(考察体验、学习思考、对话交流)——预设阶段(问题思考、价值分析、预设活动)——实施阶段(观察、分析、计划)——反思阶段(经验反思理论反思、改变创造)”,通过扎实有效的园本教研深化自课程,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抓实园本教研推动课程建设是很多幼儿园的薄弱项,作者幼儿园在适切的理论引领下,架构出完整的教研路径、实操方法及部分模式化流程值得学习、借鉴。更是准确把握了课程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基于幼儿前期经验的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两者相得益彰,体现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园本课程呈现出多元、多趣、多能的特质。课程既有园级整体规划,也有班级自主拓展,比如“秋收季”主题系列,涵盖了全园共享的“探究日——寻找秋天,记录秋天”、“艺术日——感受自然的美,创造与表现”、“采摘体验日——感受秋天的收获,探索自然界的丰收”系列活动,也延展出具有班级特色的“美食日——食育文化,感受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游戏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等体验探究活动,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饱满,更富价值内涵。

再品,愈加感受到“4*3循环教研模式”的“行之有理、行之有力”、“行之有效”,凸显了它在园本自然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结合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WWH”基本要素逐一解读,对幼儿园自然探究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并获得启示。

一、储备资源——丰富本体性知识,建构自然课程内容

本体性知识即与自然领域的的逻辑体系和概念性知识,也就是课程内容的知识(What)。书中提出“自然探究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全部,儿童学习的契机蕴含在周围环境中一草一木和人的交互中,这种互动包含幼儿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交互中”。试问,教师如果对身边的自然事物、环境已经熟视无睹,看不见四季更迭和生命成长带来的美好,感受不到一草一花一世界的独特,那么,怎能发现自然教育的契机与资源?教师又怎样去引领儿童去感受?作者倡导以园本教研强化“做有准备、有智慧的教师”意识,引导教师通过亲身劳作、体验、查阅资料等方式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解密自然、热爱自然,生发对自然的兴趣与情感,形成对自然的认知与经验,储备充足的自然课程本体性知识。幼儿园要重视挖掘课程资源,依照四季时间序列、空间序列、生活序列等建构、完善自然教育资源库,形成环境材料、电子资料、纸质文本等,让自然课程有丰富的内容,为自然课程开发奠定物态基础。

二、观察儿童——积累条件性知识,准确理解自然课程学习

条件性知识即有关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线索、学习困难、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儿童发展知识(Who)。虞永平教授说“儿童是课程的原点”,准确理解每一个真实而富有个性的儿童,是教师要具备的重要专业能力。作者幼儿园教师在每一次活动中坚持用心观察儿童的行为、情感,及时理解儿童所想、所惑、所需,通过教研的“计划——观察——分析”循环路径开展交流研讨,了解儿童对自然事物的已有经验,捕捉儿童新生兴趣点。将观察结果作为评价儿童发展、调整环境与课程的依据,动态调整自己的课程方案、活动设计、环境材料


等,灵活掌握课程预设与课程生成的关系,使课程活动更加适宜于儿童。建构、实施以发展学习者为根本目标的自然课程,并在幼儿园中扎根、繁茂、开花、结果。

三、反思重构——厚实实践性知识,提升自然课程质量

实践性知识即支持儿童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知识,也就是教学法知识How)。儿童的年龄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儿童需要通过充分应用感官——动机——行动——思考——情感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渗透过程,才能生发对自然的关注、好奇、喜爱、珍视甚之情。教师只有尊重儿童独有的学习方式,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儿童体验深度学习,自然课程才能真正承载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通过自主、互动或小组间“经验反思、理念反思、改变创造”省思,有效调整自己的课程教学方案、教育教学思路和行为等,从而持续建构并不断优化自然课程品质。书中既有本园的课程实例分享,如《秋收季》《幼儿里的山楂树》,也解析了教育家张雪门先生源于儿童幼稚园生活环境中的发现、兴趣等创生的自然课程案例,脉络清晰、内容完整,如《花园散步》《各种各样的种子》《桂花的香甜》等。

掩卷眺望,窗外绿树成荫,花儿争艳,鸟儿欢歌,孩童欢笑……其实,自然从未远离我们,只需用慧眼去发现,用兰心去感受,饱含激情去追求,自然课程之美就会处处绽放、沁润心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k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