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之我见》,欢迎阅读!
![人文,统一,科学](/static/wddqxz/img/rand/big_48.jpg)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之我见
作者: 袁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3期
袁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摘 要:科学与人文是是人类实现文明高度发展的两翼,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实现崛起的动力。本文从人文与科学的概念出发,对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关注了科学与人文如何实现统一,指出人类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既要追求“真”,又要探究“善”。
关键词:科学 人文 统一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2)01(c)-0240-01
1 科学与人文的涵义
1.1 科学的内涵
科学的内涵有着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可分为传统的内涵与现代的内涵。在传统意义上,科学是用于阐释自然现象的诸多观念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研究。而在现代意义上,科学一词是系统而理论化的知识及创造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外延上看,它是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开发研究一体化,其中既涵盖科学,又囊括技术。从广义上来说,科学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外延既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社会科学。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能作为“第一生产力”来改造自然本身,从而给整个人类世界建构带来了巨大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影响人的整个心理结构模式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与进步。但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又在现实社会中造成了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的分化与对立,相应地在精神上带来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分化与对立。
1.2 人文的涵义
无论中国抑或是西方,“人文”总是与人的教化密切关联。“人文”内含两个层面:一者人;二者文。这里所谓“人”既指一定社会背景下创造“文”的主体,又指一定社会语境下接受“文”的教化的受体,其旨向是要教化出为一定社会与阶级服务所需要的有一定素养“人”。“文”一方面是由“人”而化,另一方面,“人”又会因“文”而化。后者是指一定社会的“人”是依据一定的“文”而化之,即以适应于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人文学科内容等为依据,对一定社会 “人”进行教化。“人文”实际上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它指“人”作为一定社会创造“文”的主体和“文”作为“人”创造的成果,是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相加。狭义上,包括了对人教化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人文科学。
2 科学与人文统一的原因
2.1 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融
在萌芽的古文明时期,科学与人文自然浑然为一体,处于一种彼此渗透的状态中。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提出了有关宇宙本性和运行规律的“逻各斯”,这虽然是对自然的本质规律性阐释,亦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德谟克利特提出 “原子”学说,在探索自然的本质与规律
问题上,表达了人文关怀的意蕴。他指出,人和自然的关系类似于“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关系,两者是相互融通的。与此相似,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关注的是天与人紧密关联性,认为“天道”与“人道”是相通的,其强调的重心是天与人之相通性,从终极上达到天人之间的和谐的目标。
2.2 科学与人文多层面交融互通
科学与人文在理念上相互启发,借助彼此贯通的方式来促成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像达尔文不经意间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一书,并获得灵感一样,他将“生存竞争”的思想引入到进化论体系中,进而用“适者生存”理念来诠释生物进化动力生成问题,从而使其进化思想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理论。科学与人文之间交融相通把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旨趣。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终极目标中的应有之义。单从人的价值取向来说,凸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实际就是要强化人对于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特质的追求。
2.3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两种科学与文化的互动。没有科学技术发展为支撑,社会就会回到混沌的原始状态。而没有良性的人文文化和崇高的人文精神为保障,社会发展就会陷于无序化,社会成员就会因为“精神食量”的匮乏而陷入普遍的精神空虚。科学与人文,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从个体还是社会的视角,都具有走向彼此交融的趋势和要求。
3 科学与人文如何实现统一
科学是求真的善,人文是求善的真。事实上,从科学来层面来看,泪水不过是水和盐的混合物。但从人文的视角去分析,泪水所包含的远不止这些,单从物理学或化学的视角是不足以解释价值及其它一些主观现象的。同样,人只是一堆神经元的混合体亦是无法站稳脚跟的。因此,即便想主动地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搭设沟通桥梁,也必须找到使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均感兴趣的话题,必须提出对两者都有启发性的看法,这就是探寻两种文化融合的一把钥匙。基于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洞察与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中创造生成的不同形式的两种文化系统,它们倒过来又影响和规定人类对世界的不同实践方式和取向。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对抗与矛盾,凸显了在人类文化领域里经常可以看到的误读等现象。要想理顺科学与文化的复杂关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学与人文的丰富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扩大。
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合,这就要求人们把自然认识和社会认识综合考察,这有利于人们比较准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大大拓展人们的认识视域。科学和人文不断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要看到两者的交融并不是说要彻底消除它们的界限。它们作为人的不同存在形式,各有存在的合理性,认识到这一点是实现两者沟通的前提。主要关注的应该是两者的对话与互动,借助这种方式,人文理念不断融入到科学领域当中。当然,所谓融合,只是通过其价值观取向指引人们工作思路,来降低科学自身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科学的人文化复归并没有消解科学,相反使科学的运作与人文精神的追求及价值取向相一致。所以,科学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认知领域,它更关注的应该是人的生存。对于认知和改造世界,既要以科学为准绳,以判断其“是非”,当然还要从人的自身生存角度出发,看其是否迎合人的生存与发展“要求”,获得身心感知上的成就感等。换言之,人类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既要追求“真理”,又要探究“价值”。那种把科学的进步与人文的发展割裂开来的做法,本身就不能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在当代,认识和实践正日益走向“真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也就是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走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复归。
参考文献
[1] 詹扬扬.论科学与人文一体化的复归,探求,2001(8).
[2]
[3]
[4]
肖峰.科学与人文划界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学术界,2002(6).
王平.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10). 焦德杰.儒教与现代教育的冲突融合及发展趋势,求索,201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j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