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命题作文“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2.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秋风穿过老戏台》中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
《论语·颜渊》中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现实生活。论据恰当充实,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合理。 【答案】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
世人之“有所畏惧”或“无所畏惧”,都是于限定情形之下的产物。在两者之间进行抉择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内心品行进行考量的过程。
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一个人若想自立于世,那么他必得遵从于某种限度。“所畏”之物,即为警示自己切莫试探底线的一种约束条件。这约束有时来自于外物——有如天地鬼神之属的制约,更多程度上则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礼法道义的恪守。 杨震不受暮夜馈金,言“天知,地知;君知,我知。”天地岂会有神识呢?并非能够成其为有效制约的外界因素。只因为杨震拥有一颗克己奉公的廉正之心,他才会选择拒绝友人的馈赠,保持自身的清白。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言“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没有摘食路边无主梨,并非是由于担心遭受主人责骂。只因为在高尚道德操守的引领下,许衡拒绝平白占据私有财产,始终保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成就大事业的人,能够顺应时机变化而动。如果说“有所畏惧”强调的是自我欲求的克制与约束,那么“无所畏惧”注重表现的则是一种沉稳而宽广的气度、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与坚毅——无论外物何如,我自岿然不动。
“内省不忧,夫何忧可惧?”省察自己的内心,若心灵固若金汤、静无波澜,则可毅然负重前行,绝除后患之虞。
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初出茅庐之时,人们因他是大仲马的私生子而颇多诟病,认为他依托的不过是父亲的盛名。面对流言蜚语,小仲马只是一笑置之,潜心创作。终于,当他用《茶花女》一书技惊四座,获得社会各阶层的认可,所谓那些“人言可畏”,已然不攻而自破。
佛肸在中牟县兴起叛乱,召见孔子前往。孔子欣然规往,而弟子子路大惑不解,质问老师为何要参与犯上作乱、有违君子之道。孔子答道:“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正是因为洁白无瑕,故而不必担忧沾染污秽;正是由于高蹈自守,才会拥有毅然前行的坚决。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贸然加之而不惧。所挟持者甚大也。在坚守自身品行的同时,我们也不应缺乏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气。正如康德所说,漫天繁星的璀璨与道德准则的崇高,本是同样深不可测。当我们为之倍觉震撼的同时,也应常怀一份敬畏之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a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