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2022-08-24 23:52: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欢迎阅读!
发展心理学,婴幼儿,知觉,第三章,儿童
第三章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第一节 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一是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

二是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不同的刺激源,这种区别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1 反射行为 只要给予适宜的刺激,就能引出相应的反射行为。

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视觉偏爱

二、 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 2、光的察觉

3、视敏度 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1)视觉偏爱法 2)视动眼球震颤法 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婴儿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1岁左右婴儿视力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 4、颜色视觉

色盲是视网膜内锥状细胞丧失机能的缘故。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 1)视觉偏爱法 2)记录脑电活动 3)去习惯化 4)配色法

到六个月时,婴儿的彩色知觉已与成人相差无几。

三、 听觉的发展

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婴儿对听觉刺激的分化能力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定向反射习惯化来测定。

四、 嗅觉


第二节 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埃尔金德和凯格勒研究了儿童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的问题。

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78岁),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连结起来。

二、 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三、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它是物体、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

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所谓视觉恒常性是指,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4、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四、 时间知觉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五、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母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幼儿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它表现在四个方面:

1 观察的目的性 2 观察的持久性 3 观察的细致性 4 观察的概括性

根据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大致呈以下趋势: 1 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 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

3 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4 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S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