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民间艺术校园传承

2023-05-16 05:3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民间艺术校园传承》,欢迎阅读!
人类学,民间艺术,传承,视野,传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民间艺术校园传承

作者:郑芸

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02

[摘要]本文基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流传的传统民间艺术是这个民族或地区的价值观、态度和信仰的体现。文化历史社会的产物,发扬民族精神必须以传承民文化为根基,要延续一个民族精神,传承当地的艺术文化非常有必要。校园传承模式,是传统民间艺术得以延续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人类学;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2-0046-02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曾说过,音乐的声音是人类行为过程的产物,人类行为过程又是由创造某一特定文化的人们的价值观、态度和信仰决定的。”[1]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流传的传统民间艺术是这个民族这个地区的价值观、态度和信仰的体现,如果当地的传统民间艺术流逝,被外来文化侵占了主体地位,那么这个地区的文化也随即被同化,当地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也遭到侵蚀。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何在?民族文化何存? 一、民间艺术传承的必要性

我们在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指引下,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传何道?授何业?如今传统民间艺术流逝现象严重,威胁着中国几千年来文化共存、多民族共荣,所以传统民间艺术校园传承活动已刻不容缓。 (一)文化历史社会的产物

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中,音乐作品的产生、内容与风格的形成都是被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制约的,它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音乐社会为的真实写照,音乐文化的不同反映着民族的差异。 (二)发扬民族精神必须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根基

我们对艺术文化研究需融合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视角,二者互相补充才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艺术文化音乐结构的功能分析,不能脱离其社会功能结构:如果不考虑社会系的结构和生物学的结构,那么音与音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被作为一种封闭体系的一部分,而无法对之进行充分的解释。”[2]人类音乐学家认为,对音乐的分析和评价应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必须依据音乐价值观的复杂性、相对性和多样性来考虑。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要着眼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要延续一个民族的精神必须立足于传承这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校园传承——建构学生民间艺术知识结构 (一)音乐艺术是一种社会行为

梅里亚姆提出,把音乐作为人类行为进行研究理论框架,如果人类存在天生的音与能力,如果在某些社会中,这些能力能够在幼年时得到培养,我们就必须以教育为中心,更多地加强艺术体验与音乐实践。音乐艺术是一种社会行为,其中隐含着音乐艺术之外的信息音乐艺术的习得可以是一代代传递,也可以同代人相传。这种社会习得我们应考虑到,婴儿在出生时就进入人造的环境;体系性的文化引发适当的反映,有相当一部分的习得是通过试错方式进行,通过文化的产品活力量,文化被强化,通过习得文化适应,文化获得它的稳定性。 (二)建构丰富的文化体系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以维果茨基学派的理论为基础。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不仅人的心理的形成被看成是社会情境的一部分,而且认为知识也是来源于社会建构,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儿童对世界构成的认知方式。学校教育的传统评价模式影响了个体获得知识的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将传统民间艺术的内容构建至学生的学习体系中。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结构主义理论无意识模式的思想引领下,指导学生通过田野作业探究民间艺术文化知识、信仰等功能。学生在高中阶段习得传统民间艺术的知识、技能,从而建构桐乡高中生的文化修养、知识,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民文化的自豪感。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对延续本民族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对弘扬民族精神有着现实意义。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体制传承传统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几十年教育中传统民间艺术在学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堪忧。在高中阶段创设学习民间艺术的平台,高中生在学校环境中习得民间艺术的知识及技能,这一行为无疑对即将逝去的传统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倘若民间艺术在学校中得以广泛的传承,则为其在21世纪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为其在新潮流冲击下随风飘逝的奄奄一息现象重心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 ]

[1][ ]艾伦··梅里亚姆,穆谦译.音乐人类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约翰布莱金,马英裙译.人的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6] 樊祖荫.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 刘志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J].浙江大学学报,200907. [8] 崔延虎.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04.

(责任编辑:刘申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R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