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鸡蛋壳

2023-01-11 19:5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知识:鸡蛋壳》,欢迎阅读!
蛋壳,中药,知识
鸡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食物,几乎每一顿的饮食中都少不了鸡蛋的存在。鸡蛋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在各种汤羹以及早餐的搭配中鸡蛋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平时都被我们扔掉的鸡蛋壳呢?





鸡蛋壳的结构是多孔的,一般鸡蛋壳是多孔透气的,以便于内部生命演化时的新陈代谢。这里的透气指的是空气,当然包括其中的氧了。成熟的卵泡进入输卵管后,输卵管就会分泌蛋白质将卵黄包住,然后逐渐下行,形成内外壳膜。最后到达蛋壳形成的地方子宫部。子宫部利用自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进一步解离碳酸根离子,所产生的碳酸根离子与血液中的钙结合成碳酸钙。碳酸钙最后均匀的沉积在蛋膜上形成坚硬的蛋壳。所以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量最多,为93%,此外还含有1.0%的碳酸镁及磷酸钙和磷酸镁。

鸡蛋壳,是鸡蛋的保护层,它由蛋白质纤维所构成的基质和这基质上堆积的钙质结晶物大约1:50的比例组成构成石灰质蛋壳,蛋壳表面还有一层外膜,称为表层膜,这层表层膜对但具有保护作用,防止蛋被微生物污染。总的来说,蛋壳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外蛋壳膜(表层)、石灰质蛋壳和壳下膜。壳下膜有两层:外层内蛋壳膜和内层蛋白膜。都是由很细的纤维交错呈网状结构,所有霉菌的孢子都不能透过这两层膜,但其菌丝可以进入。因此壳下膜也有阻止微生物侵入蛋内的作用。鸡蛋壳除了保护鸡蛋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具有很多用处的,比如说美容、消炎止痛、清洁等等。

鸡蛋壳,是取材极为丰富的一味民间中药,为《中药大辞典》收载药用,药用多为民间作单方、验方供内服、外用。鸡蛋壳又称混沌池、凤凰蜕,其味淡,性平,归胃,肾经,具有收敛、制酸、壮骨、止血、明目等功效。《伤寒杂病论》诸方仅有苦酒汤一方中提及以鸡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显然,此处的鸡子壳主要是作为盛放鸡子清、半夏、苦酒置火上煮沸的器具。但自唐宋之后,鸡子壳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日华子本草》言其可研磨疗障翳。《本草备要》用其研细,麻油调,搽痘毒。《本草再新》载其能消疽瘤,解毒,治气,下胎。《随息居饮食谱》则用以治小便不通,暨饮停脘痛。外治痘疮入目,白


秃,聤耳,下疳,囊痈。《现代实用中药》指出,鸡子壳焙燥研细末,开水服,治粘膜性胃炎,胃痛及佝偻病,肺结核,骨结核等。

鸡蛋我们就吃得多了,不知道鸡蛋壳吃起来怎样呢?也许你还不知道鸡蛋壳可以吃吧,《肘后方》第14篇治疗流行性疾病、过度劳累致伤寒、温病复发方:取孵出小鸡的鸡子壳敲碎,熬至黄黑,细末,热汤服,出汗。此方用于重病新起、过度劳累及饮食过多致发作欲死者。





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饭后会分泌大量胃酸,因此刺激溃疡面,从而引起胃痛。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与胃酸发生化学作用,中和胃酸,降低胃酸浓度,鸡蛋壳的粉末进胃后,覆盖在炎症或溃疡的表面,可降低胃酸浓度,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在民间,很多患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的市民,除胃药之外,有用蛋壳磨粉进行辅助治疗,以缓解疼痛。具体的做法是:将鸡蛋壳清洗干净,放在阴凉处让自然风吹干,放到锅里炒,用文火炒黄,用手一捏就碎成小块,不要炒的太糊,也不能太生。炒好的蛋壳放凉后进行加工,很简单,就是压成粉状,越细越好,这样子就可以了。最后倒入开水搅拌均匀,趁热喝下。每天服约1只鸡蛋壳的量,一日2~3次。胃酸过多,胃内灼痛,可试此验方,对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痛、胃酸过多的患者也有止痛、制酸的效果。

还有将鸡蛋壳做成瘦身餐,具体做法是:把蛋壳洗净,用微火烙酥后研成粉末,然后掺入米做成钙质饭。一小碗钙质饭加上一小碟蔬菜鸡蛋沙拉,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而且还可以减肥美容。鸡蛋壳含有90%以上的碳酸钙和少许碳酸钠、磷酸氢等物质,碾成末内服,并对补钙有益,可治小儿软骨病。此外,蛋壳粉末与甘草粉调和均匀。加适量黄酒冲服还可以治疗妇女头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R4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