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拓展延伸在教学中的作用_人教版新课标

2023-05-11 02:4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论文浅谈拓展延伸在教学中的作用_人教版新课标》,欢迎阅读!
人教,延伸,语文,拓展,作用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拓展延伸在教学中的作用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有利于实现各学科的整合。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巧妙地将课文内容与作者经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学《丑小鸭》时,通过讲解,学生对丑小鸭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丑小鸭曾经历了怎样的遭遇。但它从不放弃追求美好的事物,有一颗上进的心,即使死也阻止不了它,最后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由此,我们联想到了安徒生本人,他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父亲很早就死了,母亲是一个洗衣工,家境很是贫穷。后来,他是靠别人的资助才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安徒生最初想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加上他长的一双大脚,鼻子很高,相貌丑陋,爱情也屡遭打击,简直就是一只地地道道的丑小鸭。可以说,他与文中的那只丑小鸭有着相同的命运。但他从没有放弃过追求,他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盛名的童话作家。这样的拓展就很好地将课文内容与作者自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可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再如,特级教师秦咏中教学《三顾茅庐》时,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情感的渐渐推进,一点一点地把刘备和诸葛亮的生平资料引入进来,把与文本相关联资料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此时的拓展在秦老师一张一弛的把握中,仿佛落花般悄无声息地飘落,使得原本在学生心目中陌生而遥远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这样就使学生很轻松地领悟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正内涵。

二、创造性地对课文内容加以质疑,以达到既放松课堂气氛,又超越文本解读的作用


例如,教学《木兰诗》时,当基本的教学环节已经结束,教师可这样与学生交流:“同学们,这首诗是一首乐府民歌,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对于文中所写木兰的形象,你觉得真实吗?”通过质疑,此时学生或许会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的不够真实。因为,一个女的再怎么乔装打扮,她的声音是无法改变的。况且战场上,她和男士兵一起生活那么久,难道睡觉、上厕所他们也没有丝毫察觉吗?还有就是她从没领兵打过仗,对于这场大规模的战争怎么能轻易地取胜呢?纵然取胜了,这在封建社会清规戒律极为严格的情况下,岂不犯了欺君之罪,皇上能轻易饶恕吗?”……这样的拓展延伸看似很随意,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紧张或放松警惕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这样的设计既能使学生对学科产生较大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还有助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三、通过对比加强与其他课文的横向比较,以吸取可利用的优秀课程资源 例如,教学《孙权劝学》时,当讲到吕蒙在孙权的劝解下发愤读书,终于学有所成,“非复吴下阿蒙”,令孙权“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拓展延伸:“以前我们学习过《伤仲永》,今天又学了《孙权劝学》。大家想想,这两篇课文讲的都是主人公身边的人对他们的影响,比较一下,这两种影响相同吗?”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终于得出:这两篇课文讲的虽然都是主人公身边的人对主人公的影响,但施加的影响并不相同。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学有所成,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而方仲永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直接导致了方仲永后来“泯然众人矣”。因此,我们应学会鉴别身边的人和物。

四、将抽象理论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让学生理解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声响、奇丽的舞姿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拓展延伸:“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壮美。据我所知,我们凉州的攻鼓子也小有名气,同学们知道它的打法吗?”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课堂里顿时议论纷纷。教师看时机已到,便说:“既然你们已经了解了它的打法,那么回去以后就写一篇以攻鼓子为题材的文章。”这样,教师就巧妙地将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理论过渡到了操作,使能力得到了及时迁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K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