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教兴国的人物举例》,欢迎阅读!
![科教兴国,举例,人物](/static/wddqxz/img/rand/big_61.jpg)
科教兴国的人物举例
叶企孙(1898-1977),上海人,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
家。曾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普朗克常数的测定》《液压对铁、镍、钴的磁导率的影响》《初等物理实验》等。
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诞生于上海,为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父亲叶景沄是前清举人,也是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叶企孙9岁时,父亲就把他送进自己创办的敬业学校读书。该校是我国早期引进西方教育的现代学校之一,叶企孙在此学习了3年,受到比较正规的教育,开始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后来报考清华学堂,成为清华学堂第一批学生。辛亥革命后,叶企孙又考取了清华学校高等科。在学习上,他勤奋刻苦,成绩在同级学生中名列前茅。20世纪初,“科学兴国”“实业救国”等口号在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日益响亮,叶企孙深受影响。他将中国落后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实业不振,他认为实业不振是由于科学在中国严重不发达造成的。这一认识促使他立志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希望用科学振兴祖国。1915年,他和同学刘树墉等人一起筹办了清华学生科学社。在他们的努力下,学生科学社在清华园内非常活跃。
从清华园毕业叶企孙被派往美国留学。怀着远大的抱负,他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该校是当时美国的物理学研
究中心之一,素来有重实验的传统。由于学习刻苦勤奋,他很快获得学士学位。不久转至哈佛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进行实验研究,测定普朗克常数h。由于做了许多改进,叶企孙及合作者的测量值成为早期最精确的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多年。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工作完成后,叶企孙又在美国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压力对铁磁物质磁导率的影响研究。因为这项工作,他成为我国从事现代磁学研究的第一人。1923年10月他取道欧洲回国。在美国留学5年,叶企孙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实验物理学家。这时面临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学成之后如何报效祖国?最终,叶企孙选择了教育。在他看来,科学与教育从来都不分家,而教育是当务之急。1924年3月,叶企孙执教于东南大学物理系,后又应聘前往清华大学任教,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 在清华,叶企孙作为“少壮派”的代表,主张改革创新,提高学术地位,反对官僚政客控制学校,要求实行教授治校。1931年10月,南京政府教育部任命梅贻琦为清华大学校长。这段时期,清华物理系、理学院在叶企孙的领导下获得很大发展,对清华大学迅速跃居国内前列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优等学府贡献颇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了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二是重视实验室建设,开创国内高等院校进行科学研究的先河;三是创办学术出版物,及时报道最新的科研成果;四是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实事求是成为叶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G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