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复习备考建议

2022-11-05 21:05: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古诗文复习备考建议》,欢迎阅读!
古诗文,备考,中考,复习,建议
中考古诗文复习备考建议



一、古诗文积累

复习应遵循的原则:

1.《课标》中规定背诵的50篇。 2.人教版教材中的篇目。

3.诗词曲文和作家、风格、内容、朝代兼顾。 4.名家名句且易背易错的句子。



二、古诗(词、曲)阅读

(一)近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古诗词阅读的考题走向分析。 (二)中考古诗(词、曲)阅读题考点解读。 1.古诗(词、曲)阅读鉴赏题的考点。

我们的中考复习,不仅要研究试题,还要注意把握命题的走向,以变应变,以新思路应对新题型。根据古诗的特点,中考古诗阅读一般涵盖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疏通诗意。弄懂词句或诗歌的基本意思。

2)品味语言。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领悟其含义和表达作用。在品味语言方面主要是从遣词用词、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歌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赏析形象。对诗歌中感人的意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赏析诗歌中的形象。

4)感知内容。整体感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歌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包括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了解诗体及作家风格,能概括诗歌的大意。

5)领会情感。对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境遇,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倾向,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6)获取教益。领略诗歌的内涵,能从诗歌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古诗(词、曲)阅读复习备考对策。

1.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有关古诗(词、曲)的学习要求。 古代诗词的阅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积累古诗词曲中的经典名句;二是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三是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2. 分类梳理教科书古诗(词、曲)相关知识。 送别诗——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离愁别绪。

怀古诗——渴望建功立业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思乡诗——思念家乡亲人;征人厌战思家,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


边塞诗——奋勇杀敌的爱国激情;对统治阶级无休止开拓疆土的不满。 闺怨诗——哀怨青春易逝,向往幸福未来;对人生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 咏物言志诗——赞美所咏之物,表达思想、品格、精神。 借景抒情诗——“景语”即“情语”,景物与人物思想感情高度一致,即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诗人愁思喜怒哀乐或远大抱负。

3.针对考点进行必要的复习指导。 1)品味精彩语言。

品味古诗的语言,主要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开”,就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声势浩大,而“碧水东流”和“两岸青山”中的“碧”“青”,则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江水碧绿的图景。

2)赏析作品形象。

鉴赏古诗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3)理解思想内容,把握情感态度。

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态度,包括概括内容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领悟作品的情感态度。

三、文言文阅读

(一)近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考题走向。 (二)文言文阅读题考点解读。 具体而言,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常见的考点有:

①正确诵读:读音、节奏(停顿)、语气。

②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③把握文言虚词:常用文言虚词。

④翻译文言语句,注意文言句式。 ⑤理解句子含意和作用。

⑥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 ⑦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评价)、概括中心意思、归纳主题思想。 ⑧体验感受、问题探究、能力迁移。

(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对策。

1.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文言文学习要求。 2. 归类梳理教科书文言文相关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CR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