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理想与现实论文

2023-01-14 13:3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原理想与现实论文》,欢迎阅读!
现实,理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电气信息工程 B12051009 顾馨

让理想与现实同行

——马克思主义下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分析

摘要: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要谈谈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中的实现。大学生需首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树立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实现也有诸多复杂困难,这就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运用辩证性来完成现实下的理想实现。 关键词:理想 幻想 现实 矛盾

引言:理想信念是人们所追求、所向往的目标,是人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也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崇高的理想信念能激发人们的热情,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帮助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活力和潜力的一个群体,又会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呢?每一位大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学习、生活、择业都有极大的自主性,所以理想信念的形成也带着很明显的自主性,这也导致了我们在怠于自己决定的时候会依赖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多样多变的发展来引导自己。 正文:

理想是什么?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理想不同于幻想。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它催人奋进,给人以动力。只要经过奋斗,就有可能实现。而幻想则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它使我们脱离生活,自然于事无益。作为人生奋斗的根本目标,人生理想赋予生命以意义,激励人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我们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们的意识就上升了一个档次,就不再是原来稚气的理想,肤浅的认识。但是,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都严重的体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度,把握失调。周总理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虽然都很渴望拥有周总理的伟大理想,雄心壮志,也几度发誓要努力拼搏,但整日躲在宿舍里玩网游,弄手机,这就是大学生所谓的“拼搏”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就为着实现他们的所谓的理想吗?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却只知道自己去逛街花了多少钱,哪种化妆品效果好又不伤皮肤,哪家餐厅的东西好吃。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他们荒废了学业,不仅累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




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当今的大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有人问我:“大学好玩吗?”我说:“可能很多人是来大学混日子,这样当然又很多时间很多精力玩,当然觉得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做想做的事,远远脱离所谓的考试和无聊的学业,但对我来说,我的目标一天没实现,就没到玩的时候。所以,我从不认为大学是个好玩的地方。”这可能就是理想与目标的力量吧。有了这样的理想,就必然又了奋斗的源源不断的压力,当其转化为动力时,爆发出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这样的努力会让自己空虚的大学生活完整而充实。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奋斗与付出都在为以后的生活做铺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天的汗水是明天幸福的储备。

然而,现实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给理想的实现带来诸多困难。又该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理想呢?我想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老师和我们谈到的“矛盾”词。我认识到了矛盾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的普遍性。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即存在着矛盾。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的特殊性。故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照辩证法办事”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而居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核心地位的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总是存在着多多少少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存在着巨大的竞争性。

每年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出校园,怀着满腔的抱负与远大的理想走向社会。然而等待着他们的则大多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竞争压力。据资料显示,近几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增加了近4倍,中国在校大学生将达到2500万人。短短几年里以几何速度递增的大学毕业生总量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毕业生总量骤增与有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的矛盾,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将目光放在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些地方从业人员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因而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就业难且又想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众多偏远地区和艰苦行业部门招收不到合格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一个表面上量的过剩和实际上质的缺乏的结构性矛盾。

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在此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残酷的“僧多粥少”的现实正制约着许多大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路径,于是,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理想,从而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潮流。李大钊曾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愈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理想的实现的确是艰巨的。 这种现象正是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种表现: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于是,尽管矛盾很多,困难不少,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在经历了痛苦的选择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岗位。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qQ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