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2022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答辩

2022-10-10 01:5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南2022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答辩》,欢迎阅读!
中南,化工学院,答辩,博士,大学


中南2022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答辩

论文答辩这件事可大可小,专科生也有论文答辩,就是走个过场,对于论文的质量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本科论文要求就要严格一些了,要求论文质量好。

研究生时期,硕士的论文答辩就有点秃头了,每天往返实验室,各种数据收集,就是为了论文能顺利过关。

到了博士时期就更狠了,都说博士生不容易毕业,不给出点真材实料别想毕业。那博士生的论文答辩现场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诸神之战”开始,台下都是院士可还行,就靠导师开天辟地了 博士生对于论文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并且需要学生有真材实料。所以答辩上马虎不得,学生论文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看,反正球球是看不懂。

题目:攀西钛资源预还原——电炉熔炼法制备沸腾氯化炉料过程强化研究。答辩的学生叫周育生,导师的名头不小,是邱冠周院士。

邱冠周院士,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矿物加工工程博士,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是中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能跟着这样的导师学习自然是身为学生的荣幸。同时科研过程一定是辛苦的,老师要求一定异常的严格,想要糊弄是不可能了。 老师也请来了给学生论文答辩的主席和委员,清一色的院士配置。别任职于中南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以及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就连秘书也是中南大学的教授。






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诸神”的配置:

黄伯云院士:黄院士出国留学6年,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毅然回到国内。开始着手国内的航天事业,并成功打破壁垒,成为中南大学最重要的一位校长。

柴立元院士:冶金环境工程类的专家。现在是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的院长,和博士生导师,工程院院士。

姜涛院士:工程院院士,主攻的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2000在美国尤他大学进修,2002年回国。

傅正义院士:高性能陶瓷材料专家。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宇峰教授:是学校的副院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毕业。这样的身份,在这里居然除了学生在外是最低的,只能做个秘书,真的是“新神证道”现场!

名师出高徒,答辩老师太过强悍的优势和弊端

周同学这样的答辩配置,确实让人佩服。这样优秀的导师,导师带来的朋友也是优秀的冒泡,反正这要是我的话,肯定吓坏了。

但学生跟着老师学习这么多年,这样的场景应该早有心里准备。首先这么多院士级别的老师坐镇,想要糊弄是肯定不可能了。

所以学生答辩过程会很辛苦,老师的问题不见得刁钻,但是一定很精辟。所以通过率不会很高,研究成果想要这些导师看过眼,还是不容易的。






但是话说回来,学生的导师很厉害,成果如果拿不出手,导师也不会允许他上台丢人。老师做科研了一辈子,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学生把自己的脸面给丢了。

所以答辩的老师审核严格,自己的老师要求严格,最后就只有在学生自己身上找机会了。相信这周同学在科研的课程中一定还是很辛苦的,并且是真真切切为之付出了努力的。

国家其实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不怕辛苦,难就难。做科研想要在一众前辈身上,在找到新的点去研究和攻克就是要这样严要求,才能出成果。

理工科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底气,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继承衣钵,成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

博士毕业确实很难,那群从新中国成立,就兢兢业业奉献的老科学家坐镇,不允许自己的弟子学艺不精就出门。

又想考博士的同学们,最好是真心喜欢,硕士期间还算不得真正的科研,很多还都是基础知识。但是博士期间,就是真心地要弄出点东西出来的,不然想要毕业可是不容易,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m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