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托班游戏案例:打电话》,欢迎阅读!

托班游戏案例:打电话
背景:
我们的孩子从自己温暖的家一下子离开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虽然能愿意上幼儿园,但他们对老师、对同伴还是比较的陌生,所以有的孩子在碰到困难、或有需求时,也不愿跟老师说,有的孩子会说的也只是用单词或简单的句子来表达,同时在角落活动时,只是自顾自的玩,也不愿跟同伴进行交流,为了启发孩子们能与同伴有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能积极的表现出说的愿望,因此在语言表达区内创设了娃娃电话亭,里面投放了电话机、爸爸妈妈的照片、以及孩子个人的照片,让孩子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或给同伴打电话等,以此充分激起孩子敢说、爱说、多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实录片段一:
早上雯宝宝来到语言表达区,她一看到电话亭,就脸上表露出很兴奋的表情,同时说:“老师,有电话机的。“那你喜欢跟谁打电话?”“妈妈。”“那你就给妈妈打个电话,告诉她你在幼儿园的开心事。”于是孩子拿起电话拨弄起来,一会儿又去翻看挂在电话亭里的照片,当翻到妈妈的照片,就叫起来:“这是我妈妈。”于是马上激动起来,说:“妈妈,在哪里呀?快来接宝宝呀。”之后一直听到她说这句话。于是鼓励她说说还有什么话要跟妈妈说的?这时孩子开始说了:妈妈你在上班班?来接宝宝,妈妈,宝宝唱歌了,你听好: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孩子在那里反复地唱这首歌。 分析:
孩子们对打电话并不陌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是平时成人在与孩子打电话时,成人在说,孩子只会听,因此在这个打电话的情境中,孩子虽然熟悉怎么打电话,但是还是缺乏自主交流的能力的,导致在游戏进展的过程中无话可说。
反思与调整:
托班的孩子由于年龄比较小,缺乏自主交流的经验和能力,自主游戏的能力也比较弱。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乐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话的,关键是要让他们有话可说,即通过外在可视的媒介来说一说,而不是凭空的想象。因此,我们在区角内作了相应的调整:
在电话亭中增加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图书,各种直观性的图片,让他们通过这些可视的媒介边看边说:给爸爸妈妈讲讲自己学过的故事,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或者是在幼儿园认识的好朋友,使他们有话可说、乐说。 实录片段二:
过了几天,许多宝宝来到语言表达区,来到电话亭里拿起电话机,一边在翻看爸爸妈妈的照片,一边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这时他看到了旁边的小动物的图片和图书。于是放下电话拿了一个小鸭的图片看了起来,也就不说话了。于是引导他把看到的故事来告诉妈妈听好吗?在我的启发下,孩子马上又拿起了电话,开始一边一页一页的翻看图书,一边对着话筒讲了起来。 分析:
有了辅助的东西,孩子们在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过程中,能够去看一看、说一说,因为有集体活动的经验,语言的表述上也开始渐渐清晰起来。但是在单一的情境下总是以一方说为主的游戏,缺乏互动‘孩子们渐渐也开始失去了兴趣。 反思与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不再满足于仅仅对着相片单一的互动了。在娃娃家的游戏中,随着孩子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孩子们能够开始一些简单的互动对话,也能像模像样的扮演角色。托班的孩子,情境性的环境尤为重要,他们乐于去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因此,基于现在的经验基础,老师将娃娃家的情境与语言区域整合起来,做了以下的调整:
针对孩子们对动物角色的喜欢,在电话厅里又增设了小动物的头饰,另外在语言表达区内再创设一个电话机的情景,教师事先丰富孩子们所喜欢的故事情节,让孩子去理解熟悉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和特点等,使孩子能在故事的情景中与同伴交流,同时也促进孩子在语言表达上的互动。 实录片段三:
今天瑜宝宝选择了语言表达区的活动,她一来到这里,就戴上了小狗的头饰,拿起话筒对着对面打电话的徐未唏宝宝“小猫”(因徐未唏戴上了小猫的头饰)说:小猫,请你到我家来作客好吗?我给你吃小鱼。“小猫”说:好的,我等一下过来。“小狗”问:干吗要等一下呀?“小猫”说:刚才我在给妈妈讲故事,还没好,等讲完了过来。于是“小狗”说:那好吧,小猫再见。“小猫”也说:
小狗再见。这时,龚思瑶宝宝被她们的举动所感染了,也戴上头饰和蔡沁瑜宝宝一起打起了电话。 反思:
因为托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时我们的环境和材料对他们产生语言上的交流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也结合同伴孩子对新鲜事物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的这一特点,于是在活动区中作了进一步跟进调整,从而使孩子从不愿说到愿意说,从不愿与人交往到乐意亲近同伴,在情感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收获: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操作活动后,使我感悟到创设情景性的语言表达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产生表达欲望,并在与教师、幼儿的交流中得到满足,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使幼儿有话想说、敢说、有话可说,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