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旅游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2022-08-19 18:3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旅游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欢迎阅读!
旅游英语,特点,策略,及其,翻译
浅议旅游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作者:周妮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5年第10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大规模发展,旅游英语在促进中西方旅游发展、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有着其自身的语言特点。从分析旅游英语语言特点入手,辅以旅游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案例对旅游英语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几种常见的旅游英语翻译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 ]旅游英语;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8-0030-02

一、引言

中国在国际上是旅游大国。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外国人来我国旅游参观。在为他们提供导游服务过程中,旅游英语的使用往往由于文化差异、信息传递不准确、思维模式差异出现一些沟通和文化传播上的障碍,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

文化的传播,消除沟通中的障碍,对旅游英语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学习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旅游英语语言特点

(一)英语中对应词汇空缺和词义冲突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文中的有些词语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在英语中是没有对应的词语的。如“太极”“阴阳”“重阳节”等。这些词语有着中国文化独有的文化内涵,在英语中缺少对应的物质和习俗,如果翻译不准确,很容易引起误解。在向外国人翻译这些词时如果把重阳节翻译成“chongyang festival”,外国人会不理解,并且也没有把这个节日的中国文化涵表现出来。重阳节的正确翻译是“Double Ninth Festival”,并且要向外国人补充解释重阳节插茱萸和登高的习俗,让他们全面了解中国节日文化

词义冲突,指的是由于文化差异,中文、英语里的有些词表层意思相同,但实际深层内涵却不同或相反。在词义冲突方面,如中国文化中的伯乐就不能翻译成“uncle happy”,而应该按照伯乐识千里马这个典故来翻译出它的内涵。

(二)风俗直译没能体现出其内涵

在旅游中,外国人多半对中国的民风、民俗感兴趣,但很多旅游景点的风俗是直译过来的,没有体现出其内涵。如旅游城市恩施的“土家族女儿会”直译就是“Tujia girl’s

festival”。这个翻译对于不了解土家族婚俗习惯的外国人来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指的是什么,不了解这个习俗是干什么的,有哪些活动。

(三)专业术语多


随着旅游英语使用范围和频次的增多,它的发展也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产生了很多专业术语。如national guide(全陪),local guide(地陪),extra flight(加班机),charter flight(包机)等。旅游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更加规范化,显示出其专业性和旅游行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礼貌性用语多

在旅游英语的口语中和讲解语中,礼貌性用语多,体现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属性和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导游、酒店员工和外国游客进行沟通时,如果用直白的用英语来表达询问、建议等句子,外国游客会觉得比较粗鲁。因此会加上一些英语的表示委婉的助动词,如couldmay等。

(五)旅游英语辞藻华丽、文字优美

旅游英语的文本用语和景点推介语中,为了更好地表现景点的吸引力,引起游客想到此一游的兴致,用语常常比较措辞华丽、文字比较优美。如湖南张家界风景名胜区简介中有这样一句:境内怪峰林立,溶洞群布,古木参天,珍禽竞翅,山泉潺潺,云雾缭绕。翻译为 There are countless strange peaks

clusters of limestone cavesancient trees as high as the skyrare and

precious birdsflowing mountain-springs and cloud——like mists floating above you.这段翻译里面用了“countless”等修饰词,“as high as the sky”用了对比手法,“like mists floating above you”用了比喻手法,表现出景点简介文雅、优美的语言风格

三、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一)音译

一般来说,对地名的翻译,适用于音译。这样方便游客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国际惯例。如北京(Beijing)、王府井(Wangfujing)、云南(Yunnan)等。

(二)意译

意译,是根据源语言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在对景点的翻译中,为了体现出景点的内涵和原来的使用功能,常用意译。如拙政园(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

(三)音译加意译

在景点名称、街区、街道名称的翻译中,用的最多最普遍的方法是音译加意译的结合。如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前半部分是音译,后半部分是意译。同样的,还有泰山Tai Mountain)、峨眉山(Emei Mountain)、清江河(Qingjiang River)等。

(四)增译

在直译不能完全表达出原有句子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影响读者的理解时,需要在保持原文内容、思想的前提下增加词语进行翻译,这就是增译。增译使翻译出的句子意思、文化内涵更加贴近原来的句子,保持着原文的风姿。增译在景点的介绍中也是常用的翻译方法。如“作为炎黄子孙,还可以去拜谒离西安不远的黄帝陵”翻译为: If you are Chinese descentyou may pay tribute to the tomb of Huangdi Yellow Emperor),first Chinese emperor.在翻译


时增加了“first Chinese emperor”(中国第一位帝王),增加的信息使读者更加了解景点的文化内涵,也补充解释了句子本身的逻辑关系。

(五)注释

注释是指在进行旅游英语的翻译时遇到某些特定的词汇或者专有的词汇时,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称、风俗习惯等,要有针对性进行注释。如“清朝乾隆年间”可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of Qianlong 17361795of Qin Dynasty 16441911),这里对乾隆年间和清朝的时间跨度进行了

注释,更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征。

(六)删减

删减方法在旅游英语翻译中也是常用的。为了符合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便于他们对景点的理解,中文诗词、典故等可以不译。如在介绍黄山时,黄山有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翻译成“There are four unique landscape in Huangshan Mountain,respectivelycisonrockssea of clouds,hot springs.”后面一句徐霞客对于黄山进行评价的诗词可以不译。

(七)借用

借用是借译入语中的表达和形象来翻译源语言中的词汇及其形象。这种翻译方法常用在译入语中没有对应词的时候,就用译入语中类似的谚语、文化典故等,可以准确形象的翻译人物或景点。如中国的七夕情人节可以翻译为“Chinese Valentine’s day”。

在对景点介绍、旅游文本、旅游词条进行翻译过程中,要对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有准确的把握,对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有透彻了解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最合适的翻译策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安华.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分析[J].教学研究201411.

[2]韩晓英.文化差异看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J].时代文学2009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Y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