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04-14 12:48: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欢迎阅读!
基础教育,高质量,融合,推动,发展
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未来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整体式、体系化中的变革与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现代化,基础教育全面走向教育现代化;体系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系;科学,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走向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生态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创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生态

这些新内涵,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时代性的新特征,表现为四个更加 一是更加注重育人教育的高质量,必定是育人的高质量育人目标的明确”“育人方式的优化育人质量的提升等一系列根本性教育问题被着重提出,重新思考。

二是更加注重终身。基础教育被置于终身教育理念渗透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下重设计与实施。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力与习惯的人,成为基础教育未来最重要的育人目标之一。

三是更加注重智能。由人工智能催生的智能时代,带来智能教育”“智能学校”“智能课堂智能教师,一个走向智能、基于智能、在智能之中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已来 四是更加注重融合。既有公平与质量的融合,朝向优质均衡,也有不同学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融合,如普职融合,还有线上线下融合混融教学成为大势所趋,更有五育融合: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这些特征并非割裂的存在,而是一个围绕着育人的内在整体:在终身育人”“智能育人”“合育人中走向高质量发展。它意味着,没有终身、没有智能、没有融合,就不会有新时代在育人质量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定是在整体式、体系化中的变革与发展,是一种新整体、新体系的呼之欲出。这个新体系,在我看来就是以五育融合为支点或杠杆的全面培养新体系。

着力点上精准突破,撬动全面培养体系的高质量构建

自从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提出之后,迅速成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它直指长期以来存在的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以及各育之间的彼此分离”“相互割裂”“互不相关等痼疾,导致片面发展”“片面育人,远离了全面发展”“全面育人这一教育宗旨。在根子上,传统育人方式的弊端就在于五育没有并举”“五育不够融合,因而五育没有共生 然而,如果只是如此看待五育融合的源起,依然低估了这一理念的新时代价值。若将五育融合置于全面培养体系的重构这一大背景之下,其价值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将得以重新认定:在新时代全面培养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五育融合具有支点、抓手或突破口的作用。 之所以如此,不仅在于五育与全面培养体系有关:不够全面的培养体系,往往是因为存在不够融合的五育,也不只是因为五育与所有时代的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都有关,更在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五育,且要依托五育”“通过五育”“为了五育”“在五育之中进行。换言之,没有五育的高质量,就没有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没有五育融合的高质量,也就没有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高质量。

在这个意义上,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撬动全面培养体系的高质量构建。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撬动?

除了解决办学条件、治理方式、动力体系等约束条件的问题之外,在撬动过程中,如下7方面至关重要,它们也是通过五育融合走向全面培养体系的着力点或发力点。

其一,突出整体。围绕五育融合与全面培养体系的关系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实施和整体评价。就五育内部而言,所谓整体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加法思维,避免将各育进行简单叠加,转而在整体的框架内,在五育相互关联的层面上,全面思考并整体设计各育的具体实施。其


中,整体评价是关键中的关键。例如,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不能只评价劳动教育本身,将其评价与其他各育的评价分离开来,同时还要考虑劳动教育的开展,对德育有何推动?对智育有何促进?对体育有何发展?对美育有何影响?就五育融合与全面培养体系的关系而言,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整体,它要求的是以五育及其融合为目标来体现全面设计全面、实全面和评价全面,从而将五育融合内置于全面培养体系的核心。它力图在全社会形成如下共识:没有五育融合作为根基的全面培养体系,既是难以实现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其三,突出过程五育融合能否成功撬动并促成全面培养体系的构建,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融合过程的高质量是重中之重。当高质量的发展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的关注焦点将转移到高质量的实施过程高质量的融合过程。它将同步带动评价对象的重大转向:以育融合过程为对象的评价,成为高质量全面培养体系的评价重心。

其四,突出治理五育融合体系”“治理体系与全面培养体系存在内在关联:教育治理体系是嫁接融合体系与全面培养体系的桥梁和中介。融合全面都契合了治理的本义:多元主体、多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交融或互动关联,都需要通过相适应的治理体系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五育融合撬动下的全面培养体系的建构过程,也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过程。

其五,突出机制。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五育融合,还是作为一种发展目标的全面培养体系,最终都要凭借机制来落地生根,尤其是基于五育的融合机制治理机制。它要回答并解决如下具体微观的问题:一是建立基于五育融合工作系统。对什么与什么融合”“与谁融合”“在哪里融合等具体问题作出明晰回答。例如,五育融合的发生地,至少包括教育内部系统(如在学校发生的五育融合)、教育外部系统(如在社区出现的五育融合)和教育内外的联合系统(如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推进的五育融合)。将不同地方的五育融合纳入同一个工作系统,需要有专门的融合机制。二是促成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联和相互作用。它解决的是谁与谁如何融合的问题。这种相互作用,既体现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宏观设计为微观运作创造条件,中观运行联通宏观和微观等),也显现为教育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内外联合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具体表现为五育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牵一育动四育的连带效应。这种体现互动关联的融合机制,究其根本是过程机制,展现并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真实具体的融合过程,如何发生、如何推进、如何展开?以及要达到理想的融合目标,需要经历哪些阶段、步骤和环节,各自要解决的特殊问题,面临的特殊困难、障碍及解决的路径与方式是什么?三是探索基于五育融合的育人质量评价新机制。建立体现五育融合的评价新标准,包括区域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标准、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和教师评价标准等。在此基础上,探究生成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新机制体系:五育融育人质量的区域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关联互动机制。

其六,突出主体五育融合的实现,三类主体的作用至关重要,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都要面对来自五育融合的新挑战。以教育局长为代表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是否具备基于五育融合和全面培养体系下的大格局、大思路,是否善于围绕五育融合进行区域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对校长而言,能否建立适应五育融合要求的学校治理体系,包括重组学校内部的组织体制架构,重建学校课程机制、教研机制、家校合作机制等,生成能够实现并满五育融合的新的学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在教师那里,作为承担五育融合的主要责任人,教师自身有没有融合意识、融合勇气、融合能力和融合习惯,能否立德树人这一大基本功下,形成基于五育融合教学新基本功,有五育融合胜任力 这些领导挑战、管理挑战和教学挑战,预示着另一场重大转型或转向的到来:教育行政干部培训、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将全面转向五育融合,整体置于全面培养体系的大背景之中。它意味着:全面培养学生需要基于五育融合的理念和目标,从全面培养教育管理”“全面培养教师开始。

其七,突出实验。以五育融合为根基的全面培养体系的建构是一种全新探索,无法通过思辨、推理和想象而来,只能通过大量艰苦的融合实践摸索成型。可通过区域实验、学校实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Vr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