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小知识

2023-01-12 07:5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夏季养生小知识》,欢迎阅读!
养生,夏季,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夏季篇



一、关于中医养生 中医:阴阳---

夏季养生:《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巳午未,也就是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蕃秀。蕃者,繁衍茂盛之象;秀者,精气外达之象。 此时地气上交于天,万物开花结果。人与夏气相应,应该晚睡早起,尽量接受阳光的照耀,不要过分贪阴。要使情志舒畅,不要郁结成怒。要像花开结果一样,令生气能够外达。要像所爱之物在外一样,尽量早出晚归。

这是夏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长之道。不能顺应夏气的成长伤心,秋天会发为寒热往来之病,供秋气收敛的精微就少了,到冬季就会发为内虚的重



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1.养睡眠:晚睡(亥时)早起(卯时)

一般睡眠应该是亥寝,就是亥时入寝,就是九、十点钟的时候你要上床, 一定要保证十一点之前睡着,因为十一点到一点的时候是子时,属于胆气生发,如果你亥时还没有睡着的话,到了子时的时候,你就容易醒过来,反而阳气生发起来了,子时一阳生,阳气生发,你反而睡不着觉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就是九十点的时候睡得迷迷糊糊的,到十一点又醒了,还有的人呢,肝胆旺一些的人,开始想吃东西了,就到处找吃的了,这实际上都是身体气机的表现;早起是什么时间呢,叫卯时,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这时候就叫天门开地户也开,所以卯时在中医里它所对应的经脉是大肠经,有的人这时候习惯小便或者大便,这都是人体气机到这个时间段的一个正常的反映而已。这时候情志应是怎么样的呢?



2.养性情:心静自然凉

中医把人体的五种情志——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肺、脾、肾五脏,并由心统领。黄帝内经之《灵枢·灵兰秘典》中这样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句话把五脏中的心比做一个国家的君主,它掌控着人体的心神与情志。

夏季和心在五行当中均属于火。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盛夏的自然之火与体内的心火可以相互影响。烈日酷暑,容易使人心烦意躁;而躁动不宁的心绪,可以使人更觉暑热难挡。此外,五志过极皆化火,也就是说五种情志过度都可以化火。心属火,情志之火都可以波及到心。因此在盛夏期间,我们应当做到使志无怒清心寡欲,恬淡虚无,静养心神。


就像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减少,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静自然凉 3.养脾胃:忌过度寒凉

夏天吃什么?中医营养学认为,夏日饮食宜温凉有节,顾护脾胃。小孩或年轻人在酷暑时,往往喜欢贪凉饮冷,饮料非冰镇不喝,三餐非生冷不吃。却不知日复一日地饮冷食寒,会慢慢地损伤脾胃之气,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胃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因此,夏季进食应以温为宜,不宜过食寒凉,要顾护人体的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的源泉。一旦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会引起全身各脏器的病变。

夏天心、脾、胃三脏腑最容易受损,应当格外注重这三脏器的饮食调补,可食用薏仁、芡实、山药等以健脾养胃。在黄帝内经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还提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也可多食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其原因在于,夏天易多汗,而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不足、气津两亏。为此,我们可有选择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乌梅、五味子煎汤代茶等,它们非但可补气,还能生津止渴。

夏天容易心火亢盛,中医认为咸味入肾,有补肾的作用,通过补肾水来调剂心火,使心火不易亢盛。此外,咸味之品还能补充因汗液流失而缺少的钠,以此来确保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4.养居处:防湿邪

夏日防湿邪,也是黄帝内经中讲述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医理论认为,湿伤肉,即感染了湿邪后,就会损伤人体肌肤,患上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等。黄帝内经中有记载,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损伤人体,总是从下部开始的。比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等。因此,盛夏季节里,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三、穴位养生

1. 睛明、太阳---保视力;2. 风池、揉搓耳朵---清利头目3. 人中---晕厥4. 内关---晕车 5. 合谷---头痛、牙痛6. 足三里---胃痛冬病夏治

意思是说,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华美,夏日昼长,养生者宜早起锻链,不宜懒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饱满,让体内阳气宣泄於外,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夏季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如太过则而伤脾胃。因此,在夏季切忌过食生冷,少食油腻厚味、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夏日炎炎正好眠”,是说夏季天热,暑湿重,人喜多眠,但此时更宜振作精神,劳逸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TZ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