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村教师情事》,欢迎阅读!
山村教师情事
1、待命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没有太高的奢望,尽管那还是个人才奇缺的年代。
那一年,我们乡里唯一的一所中学使出浑身解数,才培养出了我们一男一女两个师范生,老乡们称我们为“金童玉女”。然而时隔三年之后,我的那位玉女姑娘不露声色的将自己的分配大事在异乡落定,这事儿让我整整郁闷了一个暑假。
九月份要到学校报到,工作当即,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左等右盼,换来的却是“要到偏远山村锻炼锻炼”的通知,我被分配到了豫秦两省交界的一个村校里教书。 感情的事儿让我肝肠寸断,工作的事儿让我挨了当头棒喝,一个小年轻刚刚步入社会就遭此蹂躏,我真为自己的不幸命运扼腕叹息。
母亲见我郁郁寡欢的样子,语重心长的说:“娃子,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这还没有出乡镇,你就这样灰心丧气,那要是把你分到北大荒去改造,还不得披麻戴孝,祭奠三日么。做人要有志气,尤其是你们男人,要能够禁得住风吹雨打,因为生活中的不幸多着呢。” 我听了母亲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不再失落。那时的我有一个不知道算不算优点的特点,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化解内心的矛盾。我爹死的早,母亲含辛茹苦的将我拉扯长大。不听母亲的话,就没有讲话的人了。所以,我背着孝子的名分、扛起锻炼改造的大旗,打算动身前往赴任。
2、赴任
报到那天早上,太阳公公起的很早,天空中微微的云在流动,偶尔能听到蝉儿的鸣叫。农村真美,这是我回乡之后的第一个正能量反应。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跟着母亲赶往镇上,谁知刚才的晴天丽日不见了,天空中突然间挂满了灰黑色的阴云。不一会儿,淅淅沥沥的秋雨飘落下来。
我们在小镇上等啊等,背包里母亲早起煮的鸡蛋都吃完了,可是雨还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老天要坑害一个人,绝对不会跟他商量的。这是我赴任时的第一个条件反射。
就在我们焦急万分的时候,学校打来了电话,说今天天气不好,交通不便,就不用再去了。这个消息让我欢呼得快要跳起来。然而,当我听到消息的后半部分内容时,连死的心都有了。村里的老校长在电话里说:“反正是一人一校,缓一两天来也不迟。”
我顿时觉得自己就像是打折了的小商品,可以随意贱卖了,泪水顺着脸颊簌簌地滑落。母亲吓坏了,也没辙了。许久,她斩钉截铁的说:没事儿,我去找乡教办主任,这事非得和他论理不可。娃子刚参加工作,就是学手艺也得师傅带着啊。母亲说着,气冲冲的冲进了风雨中。 说来也怪,第二天我便由一人一校调到了村里的大学校,而且乡教办还说要派车给送去。一时间,我对母亲充满了敬意。关键时刻,还是我的母亲大人啊! 3、途中 第二天一大早,当我还在睡眼惺忪中,旅馆的老板娘便敲门说教办主任捎来口信:赶快起床,动身启程。我疑心老板娘是不是也学过现代汉语,竟然将教办主任的话压缩得那样简洁。 我连忙穿衣、起床、洗脸、刷牙,并特意的在镜子里将自己仔细端详了一番。说句实在话,本人长得并不算丑,论五官,也是端正得不得了的。问题是家境寒酸了点儿,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一旦与寒酸沾了边儿,那就是最大的不幸了,什么江山、美人全都得泡汤。 洗漱完毕,我胡乱吃了点东西,便收拾好行李,随着教办主任的司机,还有一个顺路的教师,坐上了那辆在当时还算风光的北京吉普,向学校进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心里一遍又一遍的默念着陆游的诗句,想早点赶到目的地。谁知山路弯弯,路途遥远,汽车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还没有抵达终点站。
一路上,那位教师和教办主任的司机聊的真是不亦乐乎,只有我不停的想着心事,偶尔插一句嘴,也是漫不经心的,不熟悉真的好尴尬。
就在我被颠簸的眼冒金星,屁股发麻的时候,突然汽车停了下来。我以为到学校了,原来是操作不当,车子熄火了,需要两个人下车推一把。我这才感激似的望了一眼那位刚才还令我讨厌的教师,如果少一个人,还真的推不动那辆铁壳子车呢。于是我们两人一起在后面用力推,司机在前面拼命轰油门,黑烟滚滚,我疑心刚刚洗得白白净净的脸蛋,都要被熏黑了。
4、欢迎
两层楼、大院落、影壁墙上画着向日葵,旗杆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当我们停下车,扛着行李来到学校门前,还未来得及获得校院的第一印象时,呼啦啦走出一大帮人。为首的是一位50岁左右、平头短发、浓眉大眼的中年人。见了我们,他赶忙握手,连连说道:“欢迎、欢迎!”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即刻将我带到了世界各国元首会晤的场面中。
平日里,像我们这样的小青年,在学校里总是摇摇晃晃、勾肩搭背的,习惯了随便,反倒遇上这种场面还真有些不自在。 那男人见了我,也许是早已看穿了我初来乍到的模样,一下子热情起来。“你就是苏老师吧?果然一表人才啊!”他打趣地问。 我连忙点头称是,露出腼腆的笑。然后回敬的和他握手。其实在此之前,除了握过女友的手,我还真没有使用过这样特别的方式和别人交流过。他的手厚实有力,让我倍感亲切。 我们一行人边说边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一间办公室门前,这是一座足足有八间大小的连脊房,蓝瓦、红砖、白墙,房前有几个花带,花带里种着芭蕉、菊花等花草,最惹眼的要数墙角的那口老钟,凭经验,它的年龄至少超过在场的所有人。
在司机的介绍下,我认识了那个人,原来他就是这所学校的老校长,姓王,已经在这里工作20多年了。
就在我放好行李,正要擦把汗的当儿。一抬眼,突然发现欢迎的队伍中竟然有一位和我年龄差不多大小,身段苗条、长发披肩的女孩。我不禁一怔,问道:“你也是这里的老师啊?”只见她莞尔一笑,“咋的了,不像么?”那女孩无论走路的姿态还是说话的语调,都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张柏芝。奇怪了,这样偏僻的地方,也有这样的师妹来放飞梦想,有没有搞错啊?我在心里想。
“怎么啦,不相信啊!”她看我将信将疑的样子,连忙解释道:“我也是今年刚来的,我比你先到噢!”因为还有课,那女孩就先行告退了。
5、教书 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我的教学生涯竟然是从一群奶声奶气的学龄儿童开始的。那些刚走进校园的孩儿们一旦离开了爸妈的呵护,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断乳期,哭鼻子掉眼泪的事件屡见不鲜。
为此,我付出了几乎个巴月的时间,甚至翻了一大摞的儿童心理学专著。末了,还是老校长顾全大局,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苏老师教学前班了,再这样下去学前班的孩子就全都被大人们领走了。不就是缺个老师吗,我们再物色一个代课的。 就这样我毫无悬念的换上了三年级语文老师的位置,而且待遇也不错——每周一可以到学生家里吃两顿派饭(派饭即到学生家里去吃饭,那时候村小有吃派饭的村规)。三年级的孩子虽然还比较单纯,但至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再是一张张白纸了。
工作步入了正轨,生活有了好转,在早起晚睡、上课下课的轮回中,在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的校园生活的磨练中,我开始尝试着把师范学校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T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