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理论》,欢迎阅读!
![教育理论](/static/wddqxz/img/rand/big_141.jpg)
教育理论
1、教育理论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对各种鲜活的教育实践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 2、按地区分:中国的民族的教育理论,外国的外域的教育理论 按时间分:古代 近现代 当代
3、教育理论是教育思想的系统表述,是教育思想的高级形态。
4、教育思想的内容培养人的问题:1、为什么培养人 2、培养什么样的人 3、如何培养人 5、教育思想的构成:1、 教育指导思想 2、教育观念 3、教育理论
6、儿童认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1、动作再现表象阶段 2、肖像式再现表象阶段 3、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 7、教育理论的特征:1、实践性 2、社会性 3、历史性 4、多样性与借鉴性 8、教育现象: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议论、评说要求予以解决时,这种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
9、教育活动的宗旨是对人进行的培养训练。
教育事业具有组织的严密性、活动的系统性、人员的规范性、评价的制度性、时间的秩序性。
教育经验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包括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
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
10、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包括阶级性、法令性、历史性、实践性的特点
11、教育方针的构成:1、教育性质与教育方向 2、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3、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12、教育政策具有现实指导性、行政效力、法律效力。 13、教育理论的功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概括反映,它来自教育实践又能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科学的教育理论追求的是真理,反映的是规律,他以客观的身份对实践说话。
14、教育理论的功能:不是让我们认识教育现象,而是借助其理论帮助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规律。
15、教育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告诉人们是什么、为什么,还能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维度给教育实践以有效的指导。 16、教育理论的功能:1、解释教育实践 2、指导教育实践 3、推动教育改革
17、教育理论的价值:1、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2、对教师的价值 3、教育管理人员的价值
18、教育理论对教师有那些价值:1、给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以全面的丰富和提升。 2、给教师诸多的思想启迪和借鉴。 3、给教师当代的教育观、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1、研究教育对象全面了解教育对象,从教育对象出发,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认识教育现象、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最深层次揭示
人的本质:1、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3、教育对象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学校教育的成果表现在学生的身上,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决定。
4、教育过程是一种精神生产的过程,这种精神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培养过程。
5、“儿童中心说”现代教育派 突出强调教师、教材和社会地位为标识的新传统教育派,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托马斯主义三大教育派
现代教育派包括新教育的杜威 进步主义教育的蒙台梭利 改造主义教育的布拉梅尔德
6、教育对象的素质结构:1、思想品德素质 2、科学文化素质 3、身心素质 4、劳动实践素质 5、审美素质 7、教育对象的新视野:1、教育对象观是发展的人 2、整体的人 3、主体的人 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8、怎样倡杨学生的主体性?1、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2、必须关注受教育者个性的自由发展 3、必须突出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培养。
1、新世纪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1、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提出了迫切要求。 3、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基础教育发展对专业化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4、国家对师范教育地位,教师地位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的教师教育必须走向专业化。 5、教师职业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
革的核心问题和国际趋势。
2、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1、积极的专业精神 a、崇高的敬业精神 b、高尚的职业道德 c、健康积极的个性 2、专业知识的发展 a、普通文化知识 b、任教学科知识 c、教育科学知识 3、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3、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1、建立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 2、实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 3、实行非师范学校毕业生的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专业学位制度。 4、现行高师院校应把走向教师职业专业化作为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超前的意识走在基础教育改革前面。 5、应以较大的力度提高教师待遇。 6、实行农村教师高薪制度。 7、建立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在职教师的访学培训和终身教育。 4、专业教师发展的基本途径:职前培训 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
5、在职培训的方式:1、脱产进修 2、参加函授学习 3、收听广播教学课程 4、参加业务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学样会 5、到外地或外国考察学习 6、建立自培基地实施校本教研 1、学校教育是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征:1、职能的专门性 2、组织的严密性 3、作用的全面性 4、内容的系统性 5、手段的有效性 6、形式的稳定性
3、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是全面的,而学校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还要照顾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培养塑造全面完整的社会人,是学校教育的特有职责,而这一职责也只有学校教育才能承担起来。
4、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1、改变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2、改变片面的学校教育目标取向 3、改革学校教育的课程 a、由过分注重知识的传递变为注重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B、学校课程要朝统整的方向转变 c、朝现代化、人本化的方向改变 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沟通、互相渗透的方向转变。 4、改革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 a、发挥学生主体 b、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c、因材施教
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基本的教育制度。
6、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学校教育制度。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因素。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学校教育制度。
7、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近爱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8、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在充分理解国家教育目的的基础上,依据其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
9、学校培养目标确立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确立学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 2、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要求是学校培养目标的科学基础。
10、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和阶级性 2、不平衡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别差异性
11、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1、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6、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2、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发展方向:1、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具备勇于竞争和广泛合作能力。 4、使学生具备适应环境和心理承受的能力。
13、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教师的要求: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2、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营造宽松的治学科研环境使人才脱颖而出。
1、教育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育与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或彼此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教育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环境,教育有其深刻的社会制约性,同时社会的发展又需要教育的普及与国民 素质的广泛提高,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2、教育的制约性: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影响。 2、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教育的社会功能:1、经济功能 2、政治功能 3、文化功能
3、教育公平:对所有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权利、机会、质量的一种选择和度量。 教育公平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 政治基础 文化基础
4、我国对教育公平的对策:1、实行真正的免费的义务教育 2、竞争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或竞争就业的前提方面具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T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