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蒙氏幼儿园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欢迎阅读!

蒙氏幼儿园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
对蒙台梭利教育有兴趣的家长,是否选择蒙氏园的一个顾虑,是孩子未来的“幼小衔接”问题。孩子身在蒙氏园的家长也同样关注。我家宝宝送去一家蒙氏园(非纯蒙氏,但每天也有很多蒙氏操作时间,外加英语、奥尔夫音乐、美术、舞蹈、围棋和跆拳道)快两年了,专注力和秩序感都不错。但是带她去少年宫上亲子课,感觉她和别的孩子比,有点坐不住。其他家长也有类似意见,觉得孩子们在外上兴趣课的纪律差了点。虽说离孩子上小学还有近三年的时间,偶尔也会想想这个问题,看看有无必要最后一年转回传统幼儿园。
最近翻翻《父母世界》杂志的过刊,2008年6月有蒙氏教育专题,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探讨蒙台梭利的理念和实践。看了一个小学老师的评论,有些疑虑豁然开朗。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是原文:“班上哪个孩子是从蒙氏幼儿园毕业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非常聪明,特别是数学思维方面非常灵活,但是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力都不是很好。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原则,蒙氏班出来的孩子都能够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但是也许就是这种自己安排、自己学习的方式,使得孩子只能适应自己的节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当他们上了小学,需要按照老师的节奏进行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适应。这是我的很多同行都认可的一种情况。”
看来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幼小衔接,有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也有小学的教育问题。蒙氏教育倡导有准备的环境,认为孩子吸收性的心智,不用成人灌输,可以从环境中学到很多东西(说白了就是在玩中学,自发的领悟),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蒙氏孩子的学习方式和传统学校老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生本教育不在此列)有一定冲突,可能让老师和家长比较头疼。我估计还有一层是因为蒙氏园的孩子看起来每天都在玩,没正经学个啥,其实在玩的过程中就吸收了很多知识,思维能力也比较强,刚上学会有点吃不饱。妥善引导,应该是可以改善的。
孩子早年的教育方式影响深远,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中学老师说到好学生的几种类型,其中就包括蒙氏孩子。大意是说从分数上看,他们未必是面面俱到,最拔尖的一群,但确是学习兴趣最浓厚,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可能会表现得非常突出。另外又提到她对学生重视分数的看法:一旦学生以分数为重,缺乏学习兴趣,疲于竞争,就会感觉到无尽的压力,陷入恶性循环。从长远看,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为分数而学非常重
要
。
原
帖
很
长
,
发
个
链
接
给
大
家
参
考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51f450100gb6x.html 我很认同这位中学老师的观点。幼小衔接只是孩子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蒙氏孩子会有些不适应,但未必不能克服。而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专注力还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于成长会有更持久的影响。我也曾随口和LG
说起孩子以后幼小衔接有可能的情况,问他的意见,他完全不当回事。LG小时候个子高,安排到教室后面就坐,但看书多了眼睛近视,看不清老师板书,自然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专心听讲。但他由此培养了很强的自学能力,读书读个中上,工作后学习能力强的优势比较明显,倒也发展得不错。
注重孩子长期发展,希望孩子学习兴趣浓厚、自我学习能力强的家长选择蒙氏园不必太过虑。希望孩子上学严格按照老师的节奏学习的家长选择传统园会少一些焦虑。
蒙氏幼儿园还有所谓“幼小衔接”问题,而华德福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就等着继续上华德福学校了,去别的小学中学估计更不适应。华德福教育让孩子有充分的游戏时间,玩水玩沙、自制玩具,亲近自然和社区,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老师就教什么。比如老师弹琴,有兴趣的孩子围过去,老师就教一教,否则不会主动灌输。蒙氏教育真还有一堆教具,教孩子很多数学、语言(读写)、天文地理历史之类的学习内容。而华德福要等孩子上小学才会正儿八经教一教。可这个教育模式牛就牛在,最后全国统考(当然是国外)的时候,从小玩到大的孩子们还能成绩领先,毫不落后,真是啥也没耽误,内心还幸福得很,适应力还很强。羡慕死了!!!就不知道在“早教”成风,以学龄前识字量多少、会不会加减乘除论英雄的环境下,有多少家长能接受孩子这样的节奏。感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看越像个伪命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是个不争的事实,让每个孩子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不太现实。如果传统的教育多一点弹性,可能会更好。
同一期杂志中,一位身在加拿大的妈妈说:“国内的很多朋友都着急把孩子送进蒙台梭利幼儿园,因为那里自由。但是很多加拿大的妈妈却说,还是不要把孩子送到蒙台梭利幼儿园里去了吧,条条框框很多,很多孩子都觉得太拘束。看来,以“因材施教”为初衷的蒙氏教育,比起加拿大的放养式教育,还是有些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不过在温哥华,依旧有很多人十分关注这种教育方式,即便从登记到入学可能要排队等候两年之久,父母们还是很希望孩子能在蒙台梭利学校里受到专门的教育,并且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对自由的解读不同环境下大有不同啊!在国内,蒙氏教育对很多家长来说意味着自由。有家长觉得和传统园相比,蒙氏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足,而在加拿大蒙氏教育却意味着更多条条框框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为蒙氏只重自由,不重规则是个误解。我家宝宝从早教到上幼儿园快三年了,一直受蒙氏教育影响,秩序感很好(说得不好听是刻板),越来越会整理自己的玩具。最近还时不时批评我和LG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应该如何如何。好像他们幼儿园其他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小朋友(还只是三四岁的小屁孩哦)的是非观念都很强,会批评其他小朋友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家宝宝就被批评过,而且因为觉得人家说的有理,更加郁闷。不过蒙氏孩子遵循的是内化的秩序,如果是大人强加的就未必接受,搞不好还会理直气壮地质疑内心好像是蛮强大的。这是蒙氏教育和传统教育出来的孩子一个很大不同,不是每个家长或者老师都愿意接受孩子对自己权威的挑战。蒙氏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目标和手段确实有相当的差异,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同意论坛里有的妈妈说的孩子上了蒙氏园,家长也要慢慢改变观念,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否则会对蒙氏园的教育有抵触。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孩子从“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过渡到被动跟随老师主导课堂的“要我学”之间的不适应。折射出蒙台梭利教育和传统教育对于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所处地位的不同定义,由此诠释出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这就触及到蒙氏教育的一些核心理念。后面会有详细一些的解释。
蒙氏教育以孩子为学习主体,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摘录一段:“老师的角色
应该是安静的、被动的,并且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几乎应该从儿童的身边隐退,防止她个人的个性对儿童施加影响,以便给儿童的心理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体现了对儿童高度的尊重,对于孩子性格和智力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这种教育观和传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观存在对立。因而出现习惯主动学习的孩子从蒙氏幼儿园进入传统小学之后需要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式,会有一个过渡期。
回到蒙氏的核心理念,蒙老奶奶的经典语录太多,同一杂志上摘录一段美国蒙台梭利协会会长的话:“蒙台梭利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自主性、有能力、有爱心和同情心、对问题能做出反应并负责、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公民,培养一个终身学习者及问题解决者。”
从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上来看,和传统的观念相比,确实是革命性的!虽然老太太已过世了半个多世纪,蒙氏理论和各种新兴的教育方式相比也比较老了,但现今国内,真能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老师和家长也不多。蒙氏教育核心是尊重孩子(差不多是放在和成人一样的高度),蒙氏教具是手段。这两方面和传统教育确有很大不同,不仅仅关注孩子学到什么,更注重研究符合儿童心理的学习方式,而最终目标是把他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时候觉得,不少人也许正好颠倒了次序,更注重孩子学什么、学多学少,忘了要把他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