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监督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2022-12-26 05:09: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公共政策监督失效的原因及对策》,欢迎阅读!
公共政策,失效,对策,监督,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公共政策监督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杨雪梅 张方华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23

要:公共政策在落实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阻碍,这就需要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行必要的监督。目前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公共政策监督机制,但由于我国的公共策学的研究仍然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所以监督机制也并不完善。公共政策事关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了有效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使人民当家作主,就应扩大民主参与,加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政策的监督。 关键词:公共政策;监督失效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34-01 一、我国公共政策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大监督存在的不足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权力机关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力是人民代表大会权威性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人事任免和对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检查两个方面。但目前人大监督是法律地位高而实际地位低,各级人大代表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员代表的比例过高,这将有可能削弱人大对公共政策行使监督权。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在加大对政府执行政策的监督力度,进行实质性和深层次的监督时,就往往会碰到法律依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和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 2.行政监督存在的不足

我国行政决策监督立法还很不完善,许多应当制定的法律还未制定出来,许多本应受到法律控制的重大行政决策活动常常失去法律监控。我国专门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监督客体。另外,我国并没有在行政监督实际中对监督标准和监督实施细则从法律上做出明确的规定,只对监督主体提出一些笼统而缺乏约束力的要求和看起来似乎很大但又无法实现的权力。这就造成了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对之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是否正确,很难予以判断,也使监督的方式、程度、组织措施极不健全,因而,使监督主体难以有效地实施权力。 3.社会监督存在的不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两个方面:一是新闻舆论监督程序不规范。在我国政府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新闻媒体的监督因缺乏明确的监督方式和程序,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和方法,还经常受到行政的干预,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不利于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政策运行过程中的越轨行为,从而损害了监督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二是公众监督投诉渠道不畅通。目前,群众监督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群众监督与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等其他监督形式尚未形成有机结合的体系;政务透明度不高,制约了群众监督,大部分地方政务公开的内容还停留在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上,但群众真正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却不愿或不敢公开,造成群众监督无的放矢。 二、我国公共政策监督失效的对策分析 1.完善人大监督权力

在《人大监督法》的实施中应该建立和完善人大监督委员会等专门监督机构,担负起日常监督工作,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权落实。要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和监督能力,通过培训或举办法制专题讲座等形式让人大代表和常委会人员熟悉《人大监督法》等有关监督的法律、法规,了解监督的形式、程序和方法,强化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政策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行使监督权,才能使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 2.完善行政监督体制

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监督主体职责。必须通过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各种监督主体的职能界定和层级关系,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监督主体要真正做到有效地监督政策执行人员的行为,政策执行活动除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外,其余都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章制度,使各种政策执行活动广泛地置于公众的关注和监督之下,防治因权力错位而导致的政策执行阻滞情况的发生;二是要保证专門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进现行的监督体制,从制度上确保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地位,以增强其监督的权威性,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将监督机构现行的所谓双重领导体制真正改变为垂直领导体制,彻底摆脱同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人的干扰,完全独立地行使监督权。只有这样从制度上确保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地位,才能保证它们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使它们对防治政策执行阻滞、促进政策有效执行所具有的保障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三是要加强行政监督立法。行政监督立法是依法行使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尽快建立健全各种行政监督的法规,才能为积极有效地行政监督提供规范的程序。当前,最需要的是加快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实践中迫切需要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使各类行政监督主体具有明确的权限、监督程序和手段。 3.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部门对公共政策的监督与其他形式的公共政策监督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在监督主体方面具有专门性和职业化的特点;二是在效力方面具有终局强制性的特点;这种监督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QP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