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样的小路[小路随笔]》,欢迎阅读!
怎么样的小路[小路随笔]
小路-散文随笔
这是一条通往外面繁华世界的路,更是一条回家的路。与绕村的小河相依。在我的记忆里,它从来没有改变过轨迹。不管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它一直与小河平行。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儿时的这条路,是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小土路,很直。小路生长着很多杂草,一种土语叫“老牛挣”的草尤其多,它柔软,很长,有着发达的根系,一个人很难把它从土里拽出来,因此,得其美名。农民下坡劳作的脚步和独轮小车把路面踏出了一条半米宽寸草不生的光滑路面,偶尔也有老牛留下的U型蹄印,却很少有自行车这样的双轮足迹,更不用说机动车行进的轮廓了。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不知是人们没有长远的眼光?还是考虑节省土地留作种地多打粮食的原因?没有把路修宽,间或都有吧!与小河相邻的一则,生长着很多高大的树木,也吸引了很多种鸟儿在此筑巢。青杨以其高大挺拔而著称,直径约两尺的树干,笔直的直冲云霄。垂柳则紧邻水边,它把长长的柳条,从主干上垂下来,像一条绿色的瀑布,分外美丽。不知道它是眷恋大地,还是欣赏脚下潺潺的流水,或者是它并不想与青杨比高低。这种低调不张扬的品行,更是一种性格使然。河柳占据了小路和小河之间的大部分面积。它粗壮,却没有青杨那样高耸入云的气魄。奇形怪状的主干,表皮粗燥的像一个人长了一身厚厚的“牛皮癣”,但枝条光滑,并显出淡淡的青色。它树汁有点淡淡的甜味,因此也是“雷震子”成虫和“卡虫”最爱栖息的树种,因此也是最能受到外来伤害的树种。曾跟随大一点的哥哥在夏季的夜晚,来到小路,点上一堆火,哥哥们拿起头大小的一块石头,疯狂的砸向河柳,强烈的震动把蝉虫从树上震落飞向火堆,我们再开始捡拾那欲飞不能,却在哇哇鸣唱的知了。偶尔也有扑愣愣的飞鸟声,那是栖息在树洞内的“啄木鸟“被惊醒,听说它是专门给树干治虫病的,是一种益鸟。对惊扰了它们休息
的行为,我们从来没有感到不好意思。小路也曾给了我们很多强加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在一尺多宽的光滑路面上,挖一个半尺宽,一尺长,半尺深的长方形小坑,用细小的枝条樘在小坑上,上面用树叶铺平盖上土,与路面一平。然后几个人在小河里抓鱼摸虾。远远的有人骑自行车而来,,走到此不慎跌落进我们的陷阱,搞了个人仰马翻。当从小河里高兴的冲过来,才发现是同伴的爸爸从城里下班回来,中了我们的埋伏。听说小伙伴被爸爸狠狠地教训了一通。上小学以后,礼拜天爸爸领我下坡,走在小路上,爸爸跟我讲,这条小路通向了县城,县城里很繁华,有好学校、有电影院、有照相馆还有大饭店。他的言外之意不用讲我也知道,只要你好好学习,考上城里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走出这条小路,离开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不仅能到电影院看电影,也能和朋友一起下馆子,和女朋友一起照相,就不用像父亲这样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了,就会过上自己富足的日子了。我没有把他的话记在心里,没有实现上大学的愿望。如果把责任推给那个动荡的年代,那就太牵强了。很多同学都是在那个年代走进大学校门的,自己主要是不专心造成的。上中学以后,整修河道,小路也被顺便拓宽至四五米,小路边和河边所有的树木都被砍伐精光。又在小路的两边成一字型的栽种了当时比较好的榆树品种,它生长速度快,适合密植。每天上学,它都与我相随,仅仅几年,它便形成一片很大的一片树阴,夏秋时节,不管是行路还是劳作的间歇,它都能给予人们一片清凉。中学毕业以后,告别了学校,来到了城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早起晚归,行驶在这条离家回家的小路上,两边的小树随着时间的流失也变成了参天大树,整个小路像一条弄堂。随着农业机械化不断充实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小路上的车辆也在不断增多。每逢雨季,泥泞的路面让人们望而却步,甭说自行车,就连机动车都举步维艰。所幸的是工作几年,结婚后就搬到了市里居住,那段小路在雨天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拒绝行走,尽管老爹老妈还居住在小路的末端。小路第二次改造是在十几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末期。温饱问题已经不是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人们也不再文痞哪一点土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P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