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理论经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简答题)》,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简答题)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简答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斯金钠的程序教学有哪些原则? 第一,小步子原则;(2分) 第二,主动参与原则;(1分) 第三,及时反馈原则。(2分) 2、自我同一性混乱有哪些危害?
自我同一性发展不良使儿童的心理发展不能不很好整合,内、外不能得到平衡感,(3分)因而适应不了社会生活,严重的会走上反社会道路。(2分) 3、华生按不同的言语形式,将思维划分为哪三类? (1)习惯的思维,运用习惯了的语言进行的思维。(1分) (2 ) 无声的思维,运用内隐的语言进行思维。(2分)
(3)计划性思维,面对新问题、新情景边用语言边尝试。(2分) 4、为了控制儿童的行为,研究工作要具体地考虑哪四种条件的变化? 应考虑:
第一基线:实验操作前的水平; 第一实验期,给予一定的刺激; 第二基线,取消刺激,检查作用;
第二实验期,重复第一实验期的刺激;通过以上步骤,找出儿童行为变化的规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皮亚杰认为,语言在动作内化为表象和思想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语言和思维在发生上是异源的,思维起源于动作,语言产生于经验,思维不能归结为语言,也不能用语言去解释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 (2)概括机能增强; (3)机能间的组合性增强; (4)心理活动个别化。
3、依恋行为系统与其它行为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依恋行为系统与其它行为系统在特定情境中是相互作用的,行为系统各自的目的不克能同时达到。一个系统的激活可能唤起另一行为系统,也可能抑制另一系统。两个系统同时被激活时,较强的系统行为得以外显,较弱的系统行为可能表现为
1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简答题)
片断或停止。两个对立行为系统处于同一激活水平时,行为可能选择可能联合。 4、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有哪些原则?
原则包括:小步子递进原则、自我参与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简单解释)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第一至第三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什么?
第一阶段: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和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罪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2、皮亚杰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皮亚杰认为,语言在动作内化为表象和思想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语言和思维在发生上是异源的,思维起源于动作,语言产生于经验,思维不能归结为语言,也不能用语言去解释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
3、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 (2)概括机能增强; (3)机能间的组合性增强; (4)心理活动个别化。
4、依恋行为系统与其它行为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依恋行为系统与其它行为系统在特定情境中是相互作用的,行为系统各自的目的不克能
同时达到。一个系统的激活可能唤起另一行为系统,也可能抑制另一系统。两个系统同时被激活时,较强的系统行为得以外显,较弱的系统行为可能表现为片断或停止。两个对立行为系统处于同一激活水平时,行为可能选择可能联合。 5、维果茨基为什么把学前的教学称为“自发——反应型教学”?
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中,教学的性质有若干个极限点,第一是3岁前的儿童,他们是按自己的大纲记性学习的。第二是学龄儿童跟教师学习。学前儿童的教学则处在自发型和反应型之间,可称为自发—反应型教学。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根据华生的观点,人的习惯是什么?
答: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3分)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2分)。
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些性质?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P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