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联》,欢迎阅读!
![对联](/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jpg)
我们已经知道了部分古仄字,究竟什么是古韵什么是新韵?
古韵,就是在句子中的二四六位置用了入声字当仄声,而且写诗的时候用的是《平水韵》押韵。
新韵,就是不管什么入声字,所有的平仄都按汉语拼音的四声来定,而写诗词的时候也是用《中华新韵》来押韵。
那么就看出句中,双数位置(就是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位置)的字在句子中是当平声字还是仄声字, 如果今平古仄的入声字在句子的二四六位置中当平声字用,那么就是新韵句; 如果今平古仄的字在句子的二四六位置中当仄声字用,那么就是古韵句, 这还要看前后进行比较。比如出句“秋来风急催黄叶”这句里面, 急”是入声字是古仄,前面第二个字“来”是平,而后面第六个字“黄”也是平声字, 那么这里的“急”字一定是当“仄”用,所以这句就是古韵句。 反过来,比如“风急路远行人累”这句,这里的第四个字“远”是仄,第六个字“人”是平,那么可以看出这里的“急”是当平声用的。 那么这句就是新韵句。 看一句句子要前后结合起来看,不能光瞪着某一个字看,瞪着那一个字是分析不出来的。 既然分清了古韵句或新韵句,那么对对联或写诗的时候,古韵和新韵就不能混用了,那么怎么才不算混用呢? 就是在你对对子的时候,如果出句是古韵句,那么对的时候在双数位置(就是二四六位置),不能把古仄字当平声字用, 如果出句是新韵的(就是在二四六位置把古入声字当平声用),那么你就不能用古韵去对它,因为一旦混用了 读者就不知道那个字应该读新韵,哪个字应该读古韵了。 还有一种情况,出句没有用到古入声字(或者古仄字用到了但是没有在句子中发挥古仄作用的句子),那么你对对子就可以随便用新韵或者古韵去对了。出句的这三种情况,大家要认真分析,分析清楚了再去对对子。
下面讲对联的六要素;
就是对句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的六大基本规则,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平仄相谐;三是词性相当;四是结构相应;五是节奏相同,六是意义相关。这就是对联的六大要素。
先看第一大要素,字数相等,
这个大家都能够明白,简单易懂。就是上下联的字数要一样。 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对联是字数相等的。当然不相等的特例也有, 我们初学的人就不要用这种字数不相等的对句
了,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往往比较抽象,含义较大。
第二大要数,平仄相谐, 谐,和谐
平仄相谐就是在出句或对句中,平仄要两两交替使用;在对句中,对句的平仄要与出句的平仄相反(主要是二四六八等位置以及尾字的平仄相反),当然还不能忘了上节课讲过的一三五不论的条件,这就是平仄相谐。而长联的对句每个分句句尾的平仄要与出句中分句句尾的平仄相反。 比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对句就要“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就叫平仄相谐。假如是这样“平仄平仄平平仄”出句。单这出句就出律了,出律的句子一般不去对它。
第三大要素,词性相当,
词类相当的意思就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
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这是大范围,具体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名词分为三十个小类,在这小类里面对才是真正的工对,光“名词对名词”还不算真正的工对,不过我们不要那么酷求了,如果想不出,那么就借用相邻的小类。 这三十个小类是;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动词类,形容词类。
所以词性大家还是要掌握的。 比如;
红院高墙,围住几分寂寞= 绿绕矮栅。透出万点风情
这个对子,“红院”的“院”是名词,而对句“绿绕”的“绕”是动词,名词对动词,显然是不正确的。
这里说句题外的,“高墙”对“矮栅”虽然没有问题,但是“高”对“矮”显的作者的思路比较死板,不够灵活。 高是形容词,我们只要用形容词去对就行了,何必一定要用“矮”字呢?这样的情况比较多,所以这里我特别提一下。反义词可以用,我也不反对,主要是要广开思路,不要有局限性,你一想到用反义词,往往就会限制你的联想。
第四种要素;结构相应,
结构相应就是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相同, 如;并列结构的词组就要用并列结构的词组去对,偏正词组就要用偏正词组去对,联合并列词组就要用联合并列词组去对。不然就是不工的对子,。 比如;
一卷春图梅沁雪==千篇词赋曲清心,
大家看这幅联,一卷==千篇,可以,那么“春图==词赋”,春图是什么词组啊?是偏正词组;那么“词赋”是什么词组?是并列词组。
春图的春是修饰“图”的,这里这个“春”就像是“图”的衣服一样,
而“词赋”两个字,不存在谁修饰谁,是一样重要,就像两个并排的人,那么这句里,“图==赋”,那么“词”对什么,没有东西对啊,为什么没有东西对,因为“春”这件衣服穿到了“图”身上啊。所以这幅联“失对”。
第五种要素;节奏相同,
节奏相同就是对句的音节划分和出句一样,读起来的节奏一样,到哪里断句都到那里断句, 比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幅联的音节(有些人叫“音步”)。是一致的, 不过这幅联“落木”==“长江”是属于意对了,落木,是枯叶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看作名词 再如;
弦断/谁/知晓=
花飞/独自/愁
这幅联,它的节奏就不同了,
讲师:章文轩(1192461616) 21:15:43
所以读起来也感觉别扭,所以不算对子,失对。 再如“
远山/淡月/情/空瘦== 近海/轻舟/意境/浓”
这副对联同样节奏不同,也是失败的作品
再如,我自己为一个去香港参加世界武术比赛夺得前三名的人写的对联;
故乡的云
铁掌/擎天,港岛/扬威/惊/外族
丹心/照日,擂台/得志/颂/中华
这幅联节奏是相同的,节奏相同主要就是看它的音节划分是否一致,
第六种要素,含义相关(又称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所要表述的目的或者所要说明的哲理应当关联,上下联之间要浑然一体,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的关联可以这么去理解;就是上下联通过不同的路径或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同一种目的或意志,这就是关联。先看看不合格的对联例子 表达同一种目的或意志, 现在许多人,对对联,都忘记了这最重要的一点了 春痕淡后思如旧== 烛泪残时意未休
这幅联,关联之处是上下联都表达相思
主题一样 就是目标一样 这副对联上下联通过不同的路径表达同一种相思的目的,这样的对联才是有对也有联。
对联,不是独体词,是“对”和“联”的合称 可以算并列词组
对,是指上下联平仄相对 联;是指含义(目的)关联
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 功德庄严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这句参考网上), 反对,就是用反义词来陪衬
不管正对,反对,一副联上下句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如:
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这副联,目的都是劝人向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