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教学四步法》,欢迎阅读!

诗歌教学四步法
古代诗歌一般精短而又含蓄,课堂教学不好把握,难于操作。笔者在多年诗歌教学的基础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奉献出来,博方家一笑。我以为诗歌教学可以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是要让学生读懂。要读懂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要让他们
关注词性改变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要让他们关注语序倒装
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要让他们关注古今词义的异同
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宫。”其中“可怜”就不是令人同情,而是可爱。 要让他们关注省略句
古诗中省略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语法成分是常见的。 如:“两个黄鹂鸣(于)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要读懂其次要引导学生把握形象 ①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运用的意象 ②引导学生把握意象的基本特征 3、要读懂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①抓住意象的冷暖色调,分析诗歌情感
一般地暖色调表达乐观愉悦,欣喜快乐,积极昂扬的情调,而冷色调表达的是消极颓废、凄凉感伤、低沉抑郁的情调。 ②抓住物象的季节特点,分析诗歌情感
春季常常让人蓬勃向上。秋季常常让人伤感悲凉。 ③抓住物象约定俗成的内涵。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 “杨柳”,往往指“依依惜别之情”。
二、第二步是要让学生读准。
1、要引导学生读准节奏。而要读准节奏,就要让学生掌握两种划分节奏的方法
一是音节划分法。
四言诗节奏一般为“二二”, 六言诗节奏一般为“二二二” 二是意义划分法。
有时有些诗句从音节上划分是行不通的,比如,“七八个星天外”,便不能判断成“七八/个星/天外”。这时就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也就是说划分为“七八个星/天外”。不能将一个有完整意义的词分开,否则会读破词语。
(2) 要引导学生找准诗歌韵脚,要让学生找准诗歌韵脚,就需要教给学生古代诗歌一些音韵方面的知识。
2、要引导学生读准语速
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内容来确定语速。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3、要引导学生读准韵味
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三、读熟。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流畅地背诵。
只有熟透了,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 四、读美。 1、读出语言美
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有效的换字或删字法。让学生把改后单薄的诗句与原诗句做比较,学生就有可能感受到被替换或所缺失词语的妙处。
2、读出图画美
分析诗歌运用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感受到诗歌蕴含的图画美。
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通过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
4、读出风格美
把课堂所教的某首诗歌,与话题相似的其它诗歌比较,通过比较,便能清晰地看出这首诗歌的特别之处。
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如果把它和 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比,你就会发现:大多数离别诗,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再别康桥》这首诗却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