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会怎样

2023-01-07 02:1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会怎样》,欢迎阅读!
幼儿园,经常,父母,孩子,怎样
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会怎样

吼,可能是轮回。家族轮回。 小时候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吼自己的孩子,就如同我们觉得父母顽固不化一样,我们也在顽固不化地对下一代执行小时候受到的语言暴力,觉知过往,走出过往,改变的当下的教育方式,才能终结。

我们常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马上就要开学了,家里又要鸡飞狗跳、大吼大叫起来。但是如果你知道孩子被吼后心里在想什么,那你在下次爆发前一定能控制住自己,因为虽然一句吼能让孩子马上安静下来,但是给孩子所带来的伤害,简直超乎想象。闺蜜的孩子刚上小学年级她给我说自从孩子上学后,感觉自己的脾气差了很多:孩子早上赖床,催了两次还不起来,就开吼;孩子做作业慢了、老出错了、考试成绩差了,都忍不住吼。因为以前也没有什么学习压力,所以不管孩子慢一点、懒一点也都没太在意,但上学后后压力大啊,不催不行。

可是每次一吼,看着孩子那怔怔的、可怜的样子就心疼,而吼多了,孩子就低着头哭也不说话,而且闺蜜发现孩子和自己关系渐渐疏远了,有什么事也不给自己说了,以前那个贴心的小棉袄不见了,丸子心里很慌。

有一天,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小孩,孩子很委屈地钻到了奶奶怀里,哭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你带我走吧。孩子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

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急躁的自己却用深深伤害了孩子,而且孩子不笨、不懒、不调皮,只是有时有自己这样那样的想法而已,为什么要用来解决呢?吼孩子,虽然就是一两句话的事,但是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大错,会让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还会伤害和谐的亲子关系。而更严重的问题不是表面上的那些,而是在以后,潜伏在孩子内心里。

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朋友给我说: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知乎上搜索关键词父母的语言暴力发现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环境中成长的自述者,要么心怀恐惧,不知父母下一步会做出哪些疯狂举动;要么畏首畏尾,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某些自述者这么写道:我自知我妈语言暴力的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潜移默化的学会了她的语言习惯,无意识的时候也会把情绪带到话语里,一字一句都在伤人.......我知道这样下去只会把爱的人推得越来越远,可我难以自控。

于是我渐渐关上了心里的那扇窗,难过的时候试着自我安慰,写日记,购物,奖励自己好吃的。我开始在家人面前沉默,试着逃离去到家以外的地方,也要记得如果以后有幸自己组建了家庭,要呵护他,不能让同样的悲伤,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外面看着还正常,在家里暴躁无比,和他们永远无法用温和的语气说话。自卑敏感,别人一句话都能刺痛我,喜怒无常,对别人防备心很重,只要伤害过我的人,永远别想再接近我。很明显的,正是父母的吼骂,让亲子关系差点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话语,不是一阵轻飘飘的风,它是有力量的,它是有温度的。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春天一般的温暖,也可以让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像一把把的刀子伤害着孩子,而吼骂,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长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


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容易形成这几种性格: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懦弱,没主见;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和处理人际关系。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对亲情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亲子关系中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处。

爱之深,责之切。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骂不语",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应该如何做,才能解救那个受伤孩子呢? 放下身段,去安抚那个恐惧的孩子

虽然我们都说要做一个慈母,和孩子相亲相爱,奈何,在亲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处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们大声吼了孩子,请记得给自己几分钟缓和时间,待到情绪平复后,蹲下来,试着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诉他:

妈妈虽然吼了你,但妈妈对你的爱一点没有减少,下一次,妈妈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情绪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受负能量投射,感到恐惧,不说话来抗拒这种能量。

但实际上,很多孩子没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长期不说话,只会让负能量积郁在心里。 当伤害形成后,父母一定要事后补救。

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来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排解情绪,并郑重地和孩子保证: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对错的纠正。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吼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更不可能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尹建莉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不管是谁,在情绪烦躁的时候很难再去处理另外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对孩子时,父母难免会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

但父母应该意识到,工作与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给这种不愉快找到合适的出口,不要让无辜的孩子承担你的负面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来,能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是控制脾气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错事,要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例如:宝宝,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妈妈现在挺生气的。因为之后还要再花钱去买杯子,你的行为造成了家里额外的开销,所以爸爸/妈妈认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等等,既能在叙述过程中平静下来,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种方式。

3、试着为这些负面情绪找到出口及解决方法。成人通常在发泄情绪以后会感觉好受一些。因此,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可以用跑步、做家务等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等理智回来了,再考虑应该如何应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AL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