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 学前游戏论

2022-12-05 00:1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 学前游戏论》,欢迎阅读!
网络教育,学前,西南,大学,游戏
一、单项选择题 ABBAD DB 二、解释题

1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玩具进行结构活动的游戏。常用的材料有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沙土、雪、石子等。

2以人代人:以人代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即角色扮演。

3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游戏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4游戏环境幼儿游戏活动提供的各种条件。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

5接受性游戏;指的是幼儿能玩的游戏,是对他们不影响健康,还提高智力和发育的游戏 6成熟论:成熟论并不完全否定外部因素对发展之必须,然而否定外部因素对发展的决定意义,因而倾向于内发论。成熟论者认为教育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是无意义和低效的。美国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用他著名的同卵双生子爬梯比较实验为成熟论提供了实证性证据;瑞士著名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者皮亚杰,理论的初创时期也倾向于内发的成熟论。然而他关注的中心不是运动技能的发展顺序,是儿童内在认知建构模式的成熟演化程序。 三、问答题

1简述张雪门的幼儿游戏思想

答: 1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工具,幼儿可以从游戏中得到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生活上的知识技能。 2游戏是实施幼儿课程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事先游戏课,确立明确的游戏教学目标,准备游戏材料,力图让幼儿游戏过程中达到教育目的。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同时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幼儿游戏教学中要依据一定的方法来指导幼儿游戏。(4游戏教学化,游戏教学融合,将游戏作为实幼儿课程的教材之一,但并没有明确地表示在游戏教学的融合上的立场。 2简述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答: 玩具在儿童游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幼儿休闲的 “工具”,更是幼儿学习 “伴侣”。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玩具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真实体验。(1)激发游戏的开展。借助玩具幼儿与世界互动,使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说话,让世界变为可亲近可接受的、自己可控制的理想世界。(2)提供练习能力的机会。玩具让幼儿成为了强有力的参与实践的运动者,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情感与个性,真正体验游戏的乐趣。(3)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玩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媒介,是幼儿关注自我和他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3简述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答: 1)教师应利用其他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幼儿对各种常见物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

2)教师主要通过巡回观察来了解幼儿游戏状况,准确判断幼儿游戏需求,适时把握介人的时机。

3)教师既要鼓励幼儿独立建构,也要组织结构活动小组(3-4人)进行集体建构,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制定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合作地开展活动。

4)教师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成果,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简述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认知本质和功能。


答: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个体正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协同活动来适应环境,即在与客体交往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的动作图式去同化或整合客体,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皮亚杰认为,戏是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游戏表现的是同化左右了顺应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或者说是同化顺应之间失去了平衡,即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当前的存在结构。

5简述维果茨基关于游戏幼儿发展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

答: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游戏领先于发展,游戏创造了儿童的 “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似乎总是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行为水平。游戏活动孕育着儿童新的发展可能性,游戏幼儿的发展中具有建构和生成的作用。 四、论述题 1、答: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者,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父”和“中国的福禄贝尔”。从1923年开始,他就以南京鼓楼幼稚园为基地,开始了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探索。他在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践中编制幼儿课程理论并进行实践,出了著名的五指活动课程理论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这就好比人的五个手指,是灵活的、可以伸缩的,也是整体的、互相连通和联系的。

1920年开始,陈鹤琴先生以自己的儿子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其从出生开始的两年多的资料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陈先生认为儿童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不是成人的缩影。他把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特点分为七个:易受暗示、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喜欢集体活动和成功。他指出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在这个阶段,儿童不仅要作为成人的准备,而且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爱护孩子天真烂漫的性格并且尊重儿童的人格。

陈鹤琴五指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选择性的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陈鹤琴的五指教学法深受欧美进步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是他没有照搬教条而是结合我国幼儿课程的实际做了“本土化”的改造和探索,以“一切课程是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活动” 、“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的”等观点作为设计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创了科学化、中国化的幼儿课程改革运动 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在选择教育内容上,也是注重以幼儿熟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依据进行组织,这样一方面可以顾及到幼儿自身已有的经验和需要,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的一种有效形式。相比当下我们有些幼儿园开展的绘本教学他们大多数都是采用国外精心设计的绘本进行教学当然这种绘本在提高幼儿阅读质量上确实存在很大的优势,但是,国外绘本或多或少的也是国外文化的一种载体,我们国家的幼儿在本国文化都没有完全领会的时候就去接触这种外来文化他们是否能理解那些绘本背后所蕴藏的内涵呢?他们从小就接受多种文化的影响,而且幼儿在辨别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如何保证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呢?

2理论的提出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陈鹤琴先生的许多理论都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实践检验之后才提出的。陈鹤琴的五指教学理论也是在南京鼓楼幼稚园检验之后才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又高于实践,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循环往复之后,理论与实践才能越来越合适,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陈鹤琴先生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如何实施等方面的理论这其中有许多理论至今都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6g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