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04-07-16河南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欢迎阅读!
2004-07-16河南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范学峰;苏爱芳;郑世林;席世平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1
【摘 要】应用湿位涡理论,分析了2004年7月16~17日的强暴雨个例,发现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的湿位涡场分布特征:对流低层MPV1<0、同时MPV2>0,有利于强降水发生.暴雨发生时,对流高层表现对流稳定,即MPV1>0,低层MPV1<0,为湿对流不稳定区;当两者相互作用时,即当高层干冷空气下滑与上升的低空高温高湿的空气交汇,容易储存和释放对流不稳定能量,利于暴雨的发生. 低层西南急流不仅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丰沛的水汽,也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足够的热力和动力,因而使MPV2增大,垂直涡度得到发展,降水加剧.湿位涡在夏季可以作为河南省预报暴雨的一个有效辅助工具. 【总页数】3页(P17-19)
【作 者】范学峰;苏爱芳;郑世林;席世平
【作者单位】河南省气象台 河南 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 河南 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 河南 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 河南 郑州 450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湿位涡在"96.8"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J], 张迎新;胡欣;张守保
2.2012年7月北京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Q矢量和湿位涡分析 [J], 岳甫璐;王春明;王慧鹏
3.2018年影响河南的\"温比亚\"与\"摩谒\"台风\r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J], 喻谦花;康暑雨;姜东东;冀翠华;李姝霞
4.2004-07-16河南省特大暴雨过程螺旋度分析 [J], 王蕊;匡晓燕;席世平;苏爱芳 5.河南初秋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J], 席世平;张一平;郑世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5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