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福柯和布迪厄有关知识权力理论的社会学探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福柯和布迪厄有关知识权力理论的社会学探析
作者:王艳姝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1期
摘 要:布迪厄和福柯的理论部分密切联系,整体上又相互区别、各放异彩。联系在于他们都共同关注知识权力及教育系统在其权力作用过程中的作用,区别在于整体上布迪厄理论关注社会分层和阶层的再生产,福柯构建的是一个“自我、知识、权力”的三维一体的理论框架,关注社会权力渐增的治理性。 关键词:布迪厄 福柯 知识权力
布迪厄(1930-2002)和福柯(1926-1984)都是后现代社会学综合性理论的大家,同为法国人,布迪厄执掌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的位置多年,提出了“惯习—场域—资本-文化再生产”的社会学理论,而福柯最开始是位历史学家,后来才将兴趣转到社会学,他研究的对象包括知识、精神病学、监狱、性及同性恋等。本文对二者有关知识的社会学思想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布迪厄和福柯的社会学思想都从结构主义借鉴了灵感,但又与其明显相区别 结构主义将社会及其产品作为系统来考察,认为社会是二元的,人们对语言、知识、主观的意义等都是社会本质表象的反映,通过研究语言密码,对其进行解码,就可以了解隐藏于其中的社会本质〔1〕。
受结构主义的影响,布迪厄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关注现象背后隐藏的建构原则,注重实地实践研究。但布迪厄与结构主义明显不同的是结构主义是二元对立的,而布迪厄试图用“实践”的概念弥合这种对立,他认为实践是社会结构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产物,通过实践,社会结构某种程度上“规定”着人们的意志,而人们的意志又通过实践不断地重建、形塑、改变着社会结构。因此,布迪厄将自己的思想称为建构式的结构主义〔2〕,从而标示了自己与结构主义的区别。
福柯因其研究的关注点是话语,表面上似乎与结构主义有很深的渊源,而事实上福柯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结构主义者。结构主义认为通过研究语言密码可以了解社会的本质结构,而福柯研究的对象是真实的人和物——麻风病人、精神病学家和监狱等,同时福柯也关注权力、控制和历史变迁。因此福柯的理论既关乎话语又逃脱了结构主义的框架,他建立的是一个“自身、知识、权力”的三维一体的理论〔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布迪厄和福柯关于知识权力的不同论述 1.布迪厄关于文化资本的理论
布迪厄使用文化资本的概念,解释人们社会阶层的传承性和固定性。比如儿童在受教育前,就已经通过家庭惯灌输了不同阶级的生活方式,出生于上层阶级家庭的孩子拥有下层阶级孩子没有的文化资本。除了家庭,文化资本实施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场域是教育系统,教育系统再生产出文化资本——教育系统所承认的是统治阶级(上层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以此对青年人进行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人们进入不同工作领域的通行证,这样原来在社会场域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下层阶级的孩子就继续了他们原有的社会地位,而每一代人都要通过学校教育走进社会,这就再生产和复制了现有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 2.福柯关于话语权力和知识权力的理论
结构主义认为话语就是说话、交流,用符号派指事物。但福柯认为,话语不仅仅是符号,而且是实践,是一套排除或制约的体系。话语本身存在一整套规范,规定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福柯提出三种排除(制约)形式〔4〕:一是疯癫和理性的区分。福柯认为是人们首先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划了一条明确的界线,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建立在理性及其明确的界线之内的,理性及其边界构成了现代的话语系统。二是被禁止的话语。话语系统规定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三是追求真理。福柯认为真理观念本身就是一个话语的排除体系。现代科学就是以“追求真理”为主旨的一整套话语体系。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福柯分析了教育系统,认为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系统。教育系统规定着什么是我们能说的和能想的;什么是公共领域、什么是私人领域、什么是专家技术领域。学校是个人要通过的一套仪式,最终的结果是将个人分成有权威说某些特定问题的人和因为缺乏某项知识而被排除在严肃谈话之外的人,这就构成了现代权力的基本系统。 三、布迪厄和福柯理论的结合与差异 1.布迪厄和福柯理论的结合
布迪厄从文化资本的概念出发,认为文化的传递、知识的习得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最初体现在家庭文化资本的不平等及其继承上,其次通过教育系统强化了这种不平等,因此可以说教育系统是一种权力,受统治目的的操纵和支配。
福柯通过对话语权力的考察发现了知识的诞生、发展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也不是真理的过程,而是受权力支配的过程。而与知识最紧密相连的教育系统,则是权力产生和表现的地方。在教育过程中,掌握了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拥有了对这一学科的话语权,拥有了对该学科以外人群的支配权,而没有受到良好教育、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则丢失了话语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把二者的理论相结合,就会发阶级、权力产生知识,知识又再生产权力、阶级,实现知识(符号)暴力。具体来说,应社会统治的需要,某一学科诞生发展,而教育只允许统治阶级的后嗣有条件掌握该学科知识,一旦他们成为了学科领域专家,就子承父业,继续其阶级的社会统治。在这一点上,布迪厄和福柯的理论得到很好的结合。 2.布迪厄和福柯理论的差异
布迪厄在分析文化资本、教育系统和文化再生产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放在了除教育以外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有将现有阶级复制和分化的作用。布迪厄的理论带有某种悲观色彩,他过多关注分层体系的再生产,而事实上,“再生产”既包括“复制”也包括“变革”,更全面的图景是应该包括社会中的各种冲突和斗争,通过斗争,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分层系统。这大概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比较薄弱的地方〔7〕。
福柯的体系看似庞杂,但其实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他对“权力”的关注。福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治理性渐增的社会,或者说是权力控制有增无减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被监视和审判。对于福柯理论的评判一直争论不断,但不管怎样,他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吕振合、吴彤,《福柯的微观权力观——一种科学知识的政治学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王艳姝(1983-),女,辽宁抚顺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x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