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论文: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022-10-29 03:57: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研论文: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欢迎阅读!
政研,年中,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政研论文: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经过及时推出的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宏观政策,我国成为领先从大衰退中走出的重要经济体。依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及经济运行所呈现的趋势,2012年我国经济将进入一具十分重要的结构转型和政策调整期。综合来看,以后一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向将凸显三条主线: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复归、经济结构的

整、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视角。

一、政策主线:经济复苏与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回归 在宏观政策正常化的主线下,需要重点把握的主题有三个:信贷投放、通胀预期治理、非政府市场需求。 (一)信贷投放

在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融资结构下,信贷始终是观测我国宏观经济正常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信贷投放是2009年危机应对政策基调下最突出的政策,也是妨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

(二)治理通胀预期

(三)哺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化需要关注的一具政策着力点是哺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落低对政投资需求的过度依靠,从全然上防止二次探底。2008年底4万亿财政支出打算为代表,经过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我国经济从危机中迅速企稳复苏。但是,从推动经济复苏的动力看,政府投资推动还是主导了复苏进程。所以,以后我国经济的前景本质上取决于政府主导的短期刺激增长能否顺利转化为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增长,而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则在于哺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

对于激发市场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不少领域做了重要部署。首先,为刺激政府之外的企业投资并防止大型垄断企业在普通领域的过度扩张,中央要求清理大中型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别公平法规,构造一具平等竞争的氛围,并且要求落低一些高门槛行业的政府管制,使市场流淌性有一具顺畅的投资渠道;其次,鼓舞民间消费。 二、结构主线:我国正处于一具新的结构调整转折点 在特定意义上,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表现为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本质上却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冲击,凸显的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所以,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正处于一具新的结构调整转折点,即转向一具新的增长动力结构,而全球金融危机则成为转换的起点和机遇。 总体而言,以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将环绕三个视角展开:我国经济从过分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带动的增长模式;从要紧依赖第二产业带动的增长转变到依赖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的增长;从要紧依赖资源消耗型增长转为要紧依赖提高劳动力素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来推动增长。从这三个结构调整的方一直观看,以后我国经济存在不少新的机会。

(一)都市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 从应对危机一年多来的实际经验看,加速推进都市化进程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按照国际惯例的统计口径,2008年底我国都市化率为45.7%这一水平别但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也显著低于东亚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所以,以后我国都市化空间巨大,都市化的推进也将成为我国经济下一时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源,对调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进程也为评估我国结构乃至进展趋势提供了一具新的参照系。


目前,许多资源行业被认为存在大量产能过剩,或者从短期周期波动看,这些行业在以后一两年将会浮现过剩。但是

假如把分析视角放到都市化的背景下,思考到都市化带来的巨大资源需求,则未必会得出产能过剩的结论。

(二)消费增长正处于转型拐点

(三)区域结构调整: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开始呈现积极变化

区域经济结构对观看我国经济的以后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阶段,我国的区域增长格局开始呈现积极分化,区域多元化格局明显增强了我国应对危机和汲取冲击的能力。从2009年的增长格局看,中西部地区的复苏强度和速度都明显高于沿海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这些地区别得别承受来自结构转型和金融危机的调整压力。相比之下,在国家4万亿投资打算的支持下,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别完善状况正在浮现明显好转;并且,危机之后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也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两方面因素使银行信贷随中央的投资项目转移到了中西部。因此,2009年全国信贷投资前十名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占了相当比重。

三、国际主线: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视角 我国经济总体规模的迅速上升,促使我国的决策者、学者及企业家在把握我国经济向时,都必须紧密关注全球经济的运行态势,而我国经济的运行态势本身也会对全球经济生更大、更深远的妨碍。

(一)后危机时代是我国加快资本和资源重新布局的重要时刻窗口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了显著冲击,我国经济在强劲的经济刺激和经济转型动力推动下迅速复苏,投资规模和信贷投放都表现出异常强劲的增长。假如在发达国家经济运行十分强劲的阶段,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必定会带动全球资源的强劲需求,进而成为许多摩擦的根源和导火索。但正是因为在危机阶段,我国即使保持更快的资本形成速度来推进都市化,发达国家的经济还是相对低迷,这就给我国经济一具难得的时刻窗口来进行资本和资源的重新布局。

所以,2012年以及以后一段时刻,相对低迷的全球经济以及相对较低的资源价格,为我国加速都市化提供了良好的布局机会。大致来说,这种布局可从三方面推进:首先,重新布局资源;其次,后危机时代是我国企业重新整合有用的产品、技术、品牌和资源的一具较好阶段,也是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地位的好时机;其三是新兴产业的崛起。

(二)我国将有更广大的空间学习、习惯和参与国际规则 我国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总量上,我国经济即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以后我国应分享驾驶员的位子,发掘和利用更广大的空间,学习、习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三)我国经济再平衡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有机组成部分 金融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别断形成。关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表现为过度消费经济模式别可持续;关于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而言,表现为过度投资出口导向经济模式也需要相应进行调整,寻觅新的经济平衡点。 从那个意义上看,中美之间在危机应对阶段和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政策线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对应效应。美国储蓄率提升的幅度直接决定着我国出口部门可能受到冲击的程度。假如美国的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下落,我国出口就需要做好大幅调整的预备。 综合以上三条主线,总体上,2012年是我国经济增长较为温柔的一年。具体而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w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