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行辈用字

2023-05-04 08:3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氏行辈用字》,欢迎阅读!
行辈,用字,孟氏
孟氏行辈用字

孟德东

邹城孟氏宗族从五十代起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相同的字,来表明代系,便于识别。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用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此时要求还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完全遵守族规。

也有不少流寓外地的孟氏支派,为了族内辈份清楚,尊卑有序,很早就规范了行辈用字,只在本支族内使用,如四川汉宣、浙江诸暨、江苏泰州等孟氏支派。这种行辈用字因是家族内定,无法与族外同宗交流,同时也不是儒家体系的公事,更不是国事。

孟氏同宗尊卑秩序井然,见面能够分出辈份大小,这得益于以孔府为首的儒家宗族行辈体制的确立。

由政府正式批准行辈用字是从孔府第五十六代开始的,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恩准孔氏八个行辈用字,全国孔氏统一使用:即“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因洪武元年(1368年)孔府第五十六代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第五十七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就把“希”和“言”字旁加上去成为十个字,即: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从此开始,儒家子弟取名训字就成了一项国家政策,由家事变成了国事。由于“衍圣公”府(孔府)特殊的尊崇地位,使得儒家体系内的各个家族都有意愿与孔府保持一致。

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孔氏族人行辈用字,报皇帝钦定。从此,孔孟等儒家后裔行辈用字制度化,由孔府“衍圣公”向当朝政府申请,确立了由国家批准后执行的制度。由于有皇家的提倡,其他儒家大族也采用了孔府的行辈用字。

孔府诗礼堂现存有乾隆九年公布的《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岂唯目不能遍识,而且耳不能遍闻。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

孟府也依照此告示发布了《孟氏行辈告示》,传知族人,由此行辈用字步入正轨。 儒家体系中,孔子受封“大成至圣先师”,是圣人,是儒家体系的首领,另有“四配”是孔庙大成殿中配享孔子的四位圣人:亚圣孟轲、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子,国家政策上有“四圣一体”的说法。其中子思子孔汲是孔子的孙子,和孔子出自一门。所以孔、孟、曾、颜四家族是儒家体系的核心。这四家都使用相同的由政府批准的行辈吉字,民间称为通天家谱。

也有说法孔、孟、曾、颜、卜、闵、冉这七家使用相同的家谱,这七家的祖先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卜商、闵损、冉求七人,此七人被称为“四圣三贤”。这七家的家谱行辈用字相同,体现出的是儒家体系崇尚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孟子世家谱》记载了明初朝廷御赐辈字,确定了代数,但没有说明几次向政府报批的情况。有关资料给出的解释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十字,系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御批,用于孔子五十六代到第六十五代孙的辈份用字。明崇祯二年(1629)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奏请崇祯帝恩准,立十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用于从第孔子第六十六代到第七十五代孙的辈份用字;清同治二年(1863)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奏请同治帝恩准,立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用于从第孔子第七十六代到第八十五代孙的辈份用字;民国七年(1918)孔子七十六代孙大成至圣奉祀官孔令贻先生咨请民国(北洋)政府内务部,照准所请,批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焕


景瑞,永锡世绪昌”,用于孔子第第八十六代到第一百零五代孙的辈份用字,并咨行各省县布告周知。上述四次制定的家谱辈字,当时是孔府将《孔子世家谱》上报中央政府“奏准”的,辈份用字就包含在《孔子世家谱》中。

孟家与孔家相同的辈份排序起于明朝景泰年间,孟家享受到明朝皇帝的授予的世袭待遇后,参照孔家已得到朝廷认可的辈份排序,制订了自家的辈份用字。以后几次续添“辈字”都与孔府保持一致,应该是得到了孔府和朝廷的认可。

21世纪初,国内孟氏子弟辈份最快的已传至第81代“钦”字辈,以下尚有24字可续,至少还有500年以上的历史空间。今多有孟氏族人关心“字”用完了怎么办,能不能自己议定行辈用“字”。这种心情一方面反映出孟氏族人对行辈有序的自豪,另一方面也是对行辈用字的历史成因缺乏了解。

儒家的至尊是孔府,台湾地方政府于2009年取消了“四配”奉祀官(亚圣、复圣、宗圣、述圣),只保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在现代社会由孔府“奉祀官”向政府申请设立行辈用字已不现实,由孔府召集儒家民间组织共同议定也许是一种办法,但这样做表明行辈用字不再是国家政策,由国事变成了族事。由孟府单独议定则表明孟氏脱离了儒家体系,变成了孟氏家事,权威性和严肃性都无法与国事相比。所以,对待此问题,我们应该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有能力解决好这个问题。

历史上由于山水阻隔,朝政相异,儒家行辈用字的国政并没有能够推广到全国。孟方迁南迁后在诸暨繁衍生息,发展成为比较大的一支流寓孟氏,称为南孟宗族,南孟自己议定规范了行辈用字。还有江苏南通如皋吴窑、镇江孟家湾、泰州蒋垛镇等地孟氏流寓家族也都有自己的规范用字,由于交通不畅,这些地区的行辈用字也都不一致。

根据有关材料,邹城孟府行辈用字与部分流寓孟氏用字对照如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w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