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与生活--公选课论文

2022-10-27 08:5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心理与生活--公选课论文》,欢迎阅读!
选课,心理,大学生,论文,生活
大学公选课论文(1)——YHL

《大学生心理与生活》期末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公选课论文



每个人都需要归纳和整理,我喜欢并享受这样与自己交流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每周三晚上的大学生心理与生活课,就是这样一个情绪归纳和整理的时间。这个课堂的氛围相对轻松,教学手段也很丰富,老师经常会播放一些意思的小视频,还有许多交流,实践的环节。我比较欣赏这样的大学课堂,老师更多的是使用引导而不是灌输的方式来教学,让我们自己去体悟。总体上来说,这门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性作用,对于处在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我们,确实需要有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怎么样的心态的是健康的,利于我们发展的。

在课堂里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的理论,比如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倾听八“不”原则、焦虑的界定等。还有许多实用的技巧:例如,腹式呼吸、积极倾听的方法,宣泄愤怒的方式,几个测试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其实相对于理论的东西,我更加喜欢自己在课堂上体会到的东西。老师在课程中间穿插过很多自身的小故事,在这些生动的小故事中我能感受到许多积极的暗示;同学们的发言,有些言论十分出乎我的意料,也许是生长的环境不同,大家对于同一问题有着十分不一样的想法,这也让我对我们这一代有了些新的认识;绘画的环节,看着自己最后画出画,我总会有些惊讶,反过来再观察自己是件挺有趣的事。

记得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大学要报什么专业时,我就把心理学纳入我的选择之中。心理学一直吸引着我,我对它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很早以前,在我对心理学的认识还限定在“心理学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一想法时,我的觉得心理学很玄妙很神秘,崇拜电影电视中那些可以就用它来分析罪犯心理,进行破案的心理学专家。再大一点,我对心理学的兴趣表现在了喜欢观察事物和各种各样的人,我身边的朋友或者我的亲人。我喜欢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猜测他们内心的想法,我发现了很多大人之间的小秘密,这也使得爸妈觉得我有些早熟。

而现在,我把心理学理解为感性与理性的之前的桥梁,是在以理性的方式研究感性。就像康德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想法在决定一件事的性质。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发现自己在不同方面有了认知上的突破。 关于认识自己——更全方位地去认识自己

以前我对“认识自己”的定义就是“什么是我的优点,什么是我的弱点?”现在看来过于浅显了。在大学这个新的环境里,我看到了我自己在面临不同情境时做出的选择,也从中观察到了我自己以前都不怎么注意的我内在的价值观。比方最简单的,在面对工作学习的冲突时,我会怎么选择?看到陌生人陷入困境我是否会立刻伸出援手?同时我也学会了多与别人交流,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视角,慢慢勾画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自我象,同时也使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也逐渐显现出来。 关于与众不同——舍弃那些自以为是的原则

每个人都可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很小的时候,我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不止一次的有过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每个世界的剧本不同,但每一个世界的主角都是自己,其他的都是配角。当你闭上眼睛睡觉


大学公选课论文(1)——YHL

时,这个世界就像谢幕一样停歇了,当你再睁开眼睛时就又是新的一幕。虽然这样的想法在我慢慢长大以后就被我嗤之以鼻,我知道这是完全的主观唯心主义,但不可避免的,我还是会受这想法影响,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就会有许多自以为是的原则。比如绝对不和怎么怎么样的人朋友、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不要考虑别人的想法……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的一只方头的狮子:“说是与众不同,倒不如说是偏执;与众不同这件事常常让它卡在『自己的原则里』,卡在『该不该妥协的挣扎里』,卡在『会不会全世界都对了,只有我的坚持是错的迷失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美好的个体,我们的与众不同可以作为我们自信的源泉,而不能作为一种哗众取宠表现自我的工具,也不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 关于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

我比较擅长于捕捉别人的情绪,他们的表情或是语气,眼神或是动作,都在向我传递着信息。但可能正因如此,我很喜欢隐藏自己真实的情绪。我总是觉得不该把负面的情绪表露出来,很丢脸,以前我觉得这是理性在控制感性,但通过这个课程我发现我这样的做法事实上是在拒绝接纳这些负面情绪,我压抑这些情绪,而不是去真真切切的体验他们。有悲伤并不意味着不理智,也不意味这我就不能快乐。我应该允许自己的难过和悲伤,我可以将自己的悲伤难过表现出来,只是在悲伤难过之后我要更积极的调节自己,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接下去的路。

关于恋爱心理——不要爱得偏执

在上恋爱的那一课时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可能老师自己都是不经意说出的 “现在的大学生爱得太过于偏执。”深以为然。你会看到空间里,微博里到处是这样的话“这样的爱才会长久”、“如果你有个这样的男朋友就嫁了吧”、“女孩该为男孩做的十件事”……我觉得如果我们依赖着别人的这种有些偏执的理论去恋爱,肯定会像被束缚手脚一样,爱得不自在。况且,如果爱情一定要用这样的条条框框去界定,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我就不嫁,身高低于175我就不考虑,那么最后后悔的说不定就是自己。

爱是两个人的事,我们在其中付出真心,也得到真心。有时候争吵,有时候甜蜜,有时候当我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却很少;有时候我只注意自己的感受,却忽视了对方的感受;我们为彼此的默契而喜悦,也因为一些误解而沮丧。长久以来我一直会纠结这样的问题:我到底爱的是他的什么?我们到底适合不适合?我们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坚持?但现在我发现,我所需要的并不是理清我的思路,回答这些有点偏执问题,毕竟很多问题根本就不会有正确的答案,我真正需要的是爱的能力,而不是一个人躺在床上乱想。比如说我可以更加坦率地去表达我对对方的欣赏或者是不满,更多的去理解去包容对方而不是想要控制对方。很多误会都是因为我们缺乏沟通引起的,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我们之间的了解也不可能一下就达到很深的程度,在我们怪罪对方不能理解自己时,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是否给了对方了解自己的机会。总而言之,爱了的要学会珍惜,爱不到的也不要整天愁眉苦脸,但人生总是有多种可能性,路还很长。

我想要的生活态度——韧性,坦然,生命力

我们现在所处的正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是形成自我意识,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阶段。我们面临着许多的冲突,比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v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