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01-16 20:5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都市城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成都市,商业性,俱乐部,对策,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都市城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席姝容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34

[ ]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统计法对成都市城区的部分成都市城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发展对策,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健身俱乐部 经营 发展

一、成都市城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

1.布局及规模。调查发现,中档及中低档俱乐部偏多,73.2%。而中高档俱乐以及高档俱乐部只占了26.8%。成都市城区健身俱乐部的类型主要有:专业性的健身俱乐部,以有氧舞蹈和综合器械健身及私人教练服务为主,如英派斯;综合性商务会所,提供健身、美容、餐饮等综合服务,如帕菲克;各种课程,如以瑜伽、舞蹈、跆拳道、泰拳等单项课程为主。类型不同,其服务内容和特点也不同。

2.经营策略。调查结果有15%商业健身俱乐部有采取完全会员制,30%的俱乐部采取非会员的经营形式,55%的俱乐部采用会员制与非会员制相结合的经营形式。

3.盈利状况。成都市城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效益普遍较好,多数俱乐部盈利或持平,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只有几家,占总调查数的8%。绝大多数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都对健身俱乐部经营前景持乐观的态度,坚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作为新兴产业的健身娱乐业正逐步成为一个盈利的行业。

4.教练员现状。优秀的健身教练是一个俱乐部的一个形象代言人,是一个健身俱乐部的活的广告可以为俱乐部带来更多更稳定的健身消费者,是俱乐部的重要资源。调查发现,男教练员在教练员总人数的比例是女教练员的一倍还多,女教练占总人数的31%,男教练占总数的69%;男女教练的年龄范围在20岁~30,平均年龄都差不多,其中大多是体育院校的在校学生和学校的年轻体育教师。他们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符合健身行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有四分之一的人从业年限在1年以下,1年~3从业经验者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3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只占总数15%。可见,多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练员从业年限较短,执教经验不足。教练员的技术等级以二级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一级和国家级指导员,结构较为合理。

5.消费者现状。调查显示,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中18岁~35岁的青年人最多,65%,其次是中年人,老年人去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极少。到健身俱乐部健身消费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其中,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在数量上己相差不大。从职业分布看,健身俱乐部最大的消费群体是公务,其次是公司职员、学生、教师、个体经营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职业具有以下特点:大多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脑力劳动者、具有较高且稳定的收入。参与者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消费者最多,其次是减肥、美体。男性健身消费者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较多,女性健身消费者多数以美体、减肥为主要目的。调查结果还表明,消费者的健身消费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地变化,健身高峰期分别在3月~6月份和9月~12,四季都能坚持锻炼的人数占有比例低。

二、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各场所的经营管理者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多半是半路出家。也有一部分经营者是体育专业人才,但由于受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他们缺乏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一部分则既不是体育专业的人才,也非经济人才,他们对管理市场运作因素影响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俱乐部市场定位不清,营销手段和经营方式较为落后。

2.经营规模较小,连锁经营少。一方面,中档型及中档以下的俱乐部较多,各自为营,常常引发价格战”,导致俱乐部之间的不良竞争,不利于俱乐部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在许多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提供健身项目单一,各项工作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方法后由于经营不成规模,连锁经营程度低而引发的以上问题,都阻碍着成都市城区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

3.宣传不足。广告宣传是现代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引发顾客的注意兴趣,激发顾客购买的欲望,最终导致顾客购买行为。

4.缺乏创新意识。一些俱乐部盲目照搬国外俱乐部管理模式,缺乏核心经营理念,造成市场短期和投机行为普遍的现象。多家健身俱乐部提供的服务项目相同,没有自己的特色项目,缺少创新,没有突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盲目投资造成个别项目供过于求,竞争激烈,投资回报降低。

三、对策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市民的健身意识,在市民中树立起花钱买健康的观念。

2.加强行业法规建设,规范健身市场体育健身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政府应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法规,使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规范化、正规化。 3.相关管理职能部门要组织并鼓励经营与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进修,经营单位要招聘引进一些经营管理人才到健身俱乐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4.规范并完善健身教练职业认证体系,要为教练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在教练员中实施薪酬激励策略和绩效考评,让教练员获得稳定的收入,加强对教练员的感情投资等措施来加快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5.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服务意识,不仅注重俱乐部的店面店内场馆形象,更要关注顾客的需求与口碑,替身整体竞争实力。

6.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经营形式的革命,有其独特的优势,加盟连锁品牌的健身房,可以利用其有效的管理经验流程及统一的广告策划和市场推广方案统一的员工培训等,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有效地提高各项工作专业化程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军辉:武汉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 [2] :营业性健身房经营与促销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sC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