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计学专业概况》,欢迎阅读!
统计学专业概况
一、 专业建设经历
我院开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为本院和外院系开设概率统计课程。从四十多年前设立概率统计教研室开始就十分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曾涌现一批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包括前省侨联主席古华民教授、前广东现场统计学会理事长汤尚勇教授、苏天视教授、刘郁强教授等,为我校培养了一大批本、专科优秀人才。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高,多次获得学校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他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多个教学实验基地,与广东省农科院虫情测报站等单位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共同完成若干科研项目。汤尚勇、苏天视、胡男、古华民、张金华等教授专门为生物系各专业编写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内容为微积分)、下册(内容为数理统计)分别于1987年9月、1988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由古华民主编、张斌东、胡男、刘郁强、王毅刚参编的《应用统计方法》教材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学校由教学型师范大学转变为教学科研型综合性大学的形势下,统计学专业作为非师范本科专业成立于2004年,首届招生38人;在独立招生的四年中,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2008年学院非师范专业实行“数学与统计学”大类招生,一年半后分流,学生在金融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专业中进行选择。从这几年分流的情况来看,统计学专业一直是热门方向之一。目前专业的规模基本维持在45人左右。已毕业七届320多人,就业率高,很多同学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本院2005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开始招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4人,在读研究生近20人。
二、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现在的培养模式是:前三学期实行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强化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后五学期进入专业学习与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专业定位: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以经济统计为主要发展方向,不断拓宽统计学专业方向(如一般应用统计、市场调查与分析等);理论联系实际,以市场需求为
导向、服务社会为目的,力争产学研结合,用实践化的培养方案、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技能化的教学内容,培养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在企事业、金融保险和政府部门从事统计调查、信息管理、市场预测与决策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可报考统计学、概率统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研究生,也可到大中型企业、金融、证券、保险、医药、电信、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着资深的基数数学教师队伍,优秀的、有着海外背景的专业知识教师队伍,经验丰富、有着企业背景的兼职教师队伍。其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其中37名专任教师中有8名教授、12名副教授和17名讲师;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7名,36—45岁的教师17名,46—55岁的教师11名,56岁及以上的教师2名;其中23名具有博士学位、10名具有硕士学位、4名具有学士学位;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了与统计有关的各个数学学科。
本专业现有专职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职称结构优化。在学历方面,5人有博士学位,3人有硕士学位,其中1位老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在年龄结构上, 35-45 岁的教师4 人,30 岁以下的教师2 人,年龄层次分布合理,符合目前统计学领域教学和研究的快速发展趋势。学缘结构方面合理,所有老师都具有外校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其中3人还有海外(含港澳台)背景:金华教授有在美国3年的博士后经历,杨舟教授有在新加坡累积1年的访问学者经历,吴琴老师是在香港大学攻读的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跨校际的教师队伍,多位老师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统计学前沿发展的最新动态,有利于本专业的发展和壮大。此外,本专业还有2名经历丰富的、有着行业背景的兼职教师:崔太亮总监和安港总经理。
在近三年内,本专业8名专职专任教师参与了8项质量工程建设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有3人(占38%)获得了校级及以上的教学奖励。其中金华教授参与了“数学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数据挖掘实践基地”、 “数学与统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数学勷勤创新班”、“ 卓越计划项目——数学创新教育实践”、“ 数学与统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杨舟教授、刘秋丽副教授参与了“方舟统计学实践基地”项目。金华教授参与的“数学与统计学类“22336”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项目荣获华南师范大学第七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汪红初、张敏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m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