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欢迎阅读!

大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
执教人:李梦莹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正处于皮亚杰的的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的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幼儿概念出现,表象思维的直觉性强,因而会出于本能对自然界产生好奇并积极地去探索。《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交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月亮姑娘做衣裳》是来源于老教材中的一个故事,它把自然界中月亮阴晴圆缺的现象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喜闻乐见。故事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富有趣味性,运用儿童生活中做衣裳的事情来表现月亮变化的过程,前后有对比,层层递进,产生的幽默性和拟人化使儿童感到快乐。虽然这是一个“老”故事,但我设计了很多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启发幼儿去听、去看、去玩、去做“月亮的变化”,并引导幼儿主动去学习故事中优美的比喻句。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幽默性和趣味性,并对月亮的变化产生兴趣。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并尝试初步的创编。 3.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比喻句。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半月观察月亮
2.物质环境准备:背景音乐《月伴小夜曲》、手偶(月亮、裁缝师傅)、课件、可翻转的星空图、黄色面团、不锈钢盘每人一个、蓝色卡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听背景音乐进活动室,营造夜晚意境,引出主题。 2、教师利用手偶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提问:(1).月亮姑娘要做什么?交待故事名称《月亮姑娘做衣裳》。 (2).她穿上合身的衣裳了吗?为什么没有穿上合身的衣裳? 3、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月亮姑娘做衣裳》,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提问:(1).刚开始月亮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好像什么? (2).月亮姑娘每次长胖后是什么样子的?好像什么?
4、教师利用可翻转星空图引导幼儿复述故事,重点引导幼儿学说月亮变化的语 句。告诉幼儿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5、体验游戏《做月亮》,感知故事中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过程。
6、 操作游戏:根据故事情节用面团做月亮,提出思考问题,结束活动。
在做月亮的过程中启发幼儿思考月亮为什么每天都在变化? 活动延伸:
为下次的科学活动《月亮的变化》做铺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i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