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3河南省对口升学语文含答案》,欢迎阅读!
2013河南省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粗糙(zào) 句读(dòu) 难兄难弟(nán) B.铿尔(kēng) 蹒跚(mán) 笑靥如花(yè) C.桎梏(gù)
哂笑(shěn) 遒劲有力(jìng) D.龟裂(guī)
清冽(liè)
不落窠臼(kē)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绿荫 稠密 自惨形秽 B.溃烂 暧昧 鼎力相助 C.谴诚 敕造 小心翼翼
D.暮蔼 萌蘖 不辞劳苦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使劲 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 去。
他看见离得最近的一条鲨鱼张开大嘴 进死鱼的银白色的肚皮时,他把短棍高高地 起, A.咬 举 捶 敲 B.插 举 捶 劈 C.咬 抬 砸 敲
D.插 抬 砸 劈
( )4.下列作家、作品和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毕淑敏——《致橡树》——诗歌 B.苏洵——《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 C.汪曾祺——《我的母亲》——散文 D.曹禺——《雷雨》——话剧
( )5.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一项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静女其姝,伺我于城隅。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各单位首批赴北京参观的代表均是先进工作者。
B.从历史和现实的斗争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C.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D.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 )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唐代诗人,号香山居士,代表作是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倡导“新乐府”,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C.《论语》是孔子所著的记录其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艾青,现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雨巷》,因此被称作“雨巷诗人”。
( )8.下列各句与修辞手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光亮的了。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设问
B.我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夸张 C.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借代
D.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细又薄,在她怀里跳跃着。——拟人
(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咳,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替香雪挎起篮子说。 B.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日地哭好几天。 C.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D.“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 )10.下列各句中“而”不是连词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3分)
牖: 抗: 絜: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3.以上文段选自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的《过秦论》,指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是
。文段中的两个通假字分别是
和
。(每空1分,
共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9题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以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1)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操相联系的人。……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的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
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2) ”,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4.结合上面的文字,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2分,共6分)
上溯:
睿智:
嗜好:
15.依次填入文中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博览 融化 B.博览 熔化 C.饱览 融化 D.饱览 熔化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结合上下文,第一段的“精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分) 18.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其运用的论据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4分) 19.作者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分别论证了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6分)
四、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经有人看到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同情蝴蝶的痛苦,不想让它们经历艰难和苦苦挣脱,便拿起剪刀帮蝶出茧,结果这只被人工破茧而出的蝶却不会飞翔。殊不知蝴蝶正是在挣扎破茧的时候,使翅膀充血、强大、有力,从而获得了自由飞翔的本领。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Z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