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欢迎阅读!
论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
论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公益活动,是关系国民素质高低、国力强弱、民族兴衰的大事,是一个国家的万世基业。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早已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在第一章第三条上,明确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这种公益性属性是促使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证。
一、民办教育的社会公益性
教育的公益性是指教育能为受教育者(及其直系亲属)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带来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收益。这种公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由私人收益带来的社会收益。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受益者,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回报,这就是教育的私益性。这种私益性首先表现为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经济收益,因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以及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教育还可以通过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味;可以提高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质量,并促进优生优育;可以提高决策能力和消费水平,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由教 1
育活动的社会性带来社会收益。教育对公共利益的贡献首先表现在教育能促进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社会制度的形成,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自由、民主、平等、稳定,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勤劳、进取、善良、守法等美德的养成,都始终是主要依靠教育。教育在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减少社会犯罪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教育也同样具有公益性。
(一)通过人才培养产生的公益性
通过接受民办教育,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体力和品德都可以得到发展,这些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能使自己的经济收益和各种非经济收益得到提高,而且,作为受过教育的合格公民,他们可以通过工作和日常生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民办教育公益性也同样表现在培养社会“共同价值”方面。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道德目标、政治目标及相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二)通过普及教育带来的公益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扩大教育机会。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包办所有的'教育并满足社会所有的 2
教育需求,即使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受教育机会尤其是接受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机会总是有限的。民办教育可以有效补充公办教育的不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2、增加教育选择。民办学校主要靠学费和社会资金运转,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和经费,它们往往更注重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并通过开展各种特色教育,以吸引具有特殊需求的受教育者。这种教育选择的增加,是教育“产品”更为丰富的表现,是教育进步和发展的方向。
3、减轻政府教育财政压力。由于民办教育主要靠民间资金举办和运转,政府除提供一定的土地使用优惠、事业收入等税费减免外,很少提供直接的财政资助。对政府而言,由于对民办教育的生均投入要远远低于对公办教育的生均投入,也低于在现有公办教育体系中由于增加学生数量而导致的边际投入。在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受教育者总数一定的情况下,民办教育在校生数量越多,公立学校的在校生将越少,公立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将增加,教育质量可望得到提高。这显然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的外部效应。
4、扩大福利性教育。在世界各国的私立教育发展实践中,都不乏面向弱势群体的慈善性学校,尤其是教会学校通常都是免费为贫困儿童提供教育。我国许多民办学校由于收费更灵活、办学更自主,它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X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