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2022-11-03 08:00: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儿童教育,心理学,心得,读书


《儿童教育理学》读书心得

儿童就如同刚从土里长出的芽儿,未来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作为教育

者的老师、家长需要给他们浇水、松土、施肥,让他们在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教育理学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性格与人格养成秘密的书,为如何更好地进行儿童教育提供了指南。

全书共有14章,第一章“儿童教育理学导论”,第二章“人格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第三章“儿童都有对卓越和成功的追求”,第四章“最卓越的教育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第五章“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第六章“当自卑感走向了自卑情结”,第七章“培养具有社会情感的儿童”,第八章“正视儿童思维和行为上的偏差”,第九章“人格具有发展的联系性”第十章“学校教育是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第十一章“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不容忽视”十二章“至关重要的青春期和性教育,第十三章“多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第十四章“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成人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这两个问题。但不同的是,成人有一定的自我引导能力,而儿童还不够成熟,因此成人对儿童的引导至关重要。他假设如果任由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自行发展,经过两万年的时间,他们最终可能会达到一个成年人的文明标准。两万年的时间!虽然这样说显得有些夸张,但他其实想要表达的是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

儿童都有对卓越和成功的追求,但儿童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当自卑感走向了自卑情结,自卑情节就会促使儿童产生不良行为。儿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天生体质较弱或者存在先天缺陷的儿童,第二种是受到的教育非常严厉,感受不到父母关爱的儿童,第三种是集宠爱于一身,受到过度溺爱的儿童。所有的儿童都或多或少具有其中一种儿童的心理特征,或者兼有两种心理特征。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由于是单亲家庭,加上父亲经常对他打骂,平时陪他的时间也很少,即使平时看起来特别调皮胆大,但其实他内心是比较自卑、缺乏自信的。在家里得不到父亲的关注,所以在学校很调皮,其实他是想要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而已。我们班有一个胖胖的女生,成绩一般,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老师布置的任务会去做,但始终感觉她不够认真。有一次抽她回答问题,她回答


上了,我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她,我看到她害羞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后来和她母亲沟通才知道,原来她的家人对她要求较高,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批评她,长期这样,孩子便有些自卑,不够自信,所以在学习上也不够努力了。

教育这类儿童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建信心,用共情而不是严厉的方式对待他们,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要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儿童获得持续的进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使他们学会独立,设法让他达到对自己身心力量充满自信的高度,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勤奋、坚持、练习和勇气获得一定成就。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儿童更是如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多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教育子的过程中,家长或者老师不要因为遇到问题就轻易泄气。我们不能因为付出的努力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变得绝望,不能因为孩子垂头丧气、缺乏兴趣或者极端被动就断言孩子注定失败,也不能让自己被天赋早注定的遗传论所影响。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如何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U6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