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由扶到放”走向“自主学习”

2022-10-27 02:17:0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由扶到放”走向“自主学习”》,欢迎阅读!
走向,自主,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扶到放走向自主学习

作者:邱海林

来源:《小学科·教师版》2018年第05

一、认识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生活教育理论现在教育教学中即可表现为,教育教学融入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用心领悟生活,将生活中的所所见所闻所想运用到课堂中。上课固然是学习,听讲座、社会实践或是与人交流亦是学习,投身大社会、大自然更能学到更多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活知识。 作为一门生活性、基础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而小学学相比小学其他学科更加充分地体现着生活的气息。

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生活教育?如何去实践生活教育内容论呢?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理论中是这样表述的: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也就是说,教学的中心是而非,即我们必须充分了解社会活,了解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况,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具体身心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相互融合,在中教、在中学。这里就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当然,这在数学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均衡发展发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的学生。

二、借鉴陶行知教育理论,教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习

陶行知说: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通过灌输,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在积极引导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育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笔者认为,针对小学生这群特定的主体,由于其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育教学中更加要强调对于学生学习的引导。填鸭式教学,一方面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逻辑性与结构性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很难使学生达到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的目的。而小学数学学习的特征主要在于理解性,这也就指明了教师的教学教学方法必须采用由扶到放的引导式教学。以下以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片段一:4的乘法口诀核心教案

出示一列火车,火车上有四个车厢,每个车厢有四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P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