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恻隐之心的道德哲学解读

2023-01-20 06:4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恻隐之心的道德哲学解读》,欢迎阅读!
孟子,恻隐之心,解读,道德,哲学
孟子恻隐之心的道德哲学解读

孟子提出的四心、四端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人类发展史上,一切有利于善性的扩展,良知的培养,正气的周流,道德的提升的思想,都应该得到尊崇和发扬。孟子的“四心”“四端”,就是这样的思想。

所谓四心四端,就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说 :人有同情心,就是仁慈仁爱的开始,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去爱别人,同情别人,把别人想象成和自己一样。感同身受。所以有了侧隐之心,就是“仁”的开端;有羞耻憎恶之心,知道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就有了“义”的开端;做事情知道了先后顺序也就有了谦辞礼让之心,就是“礼”的开端;有了辨别是非得失的能力,就是“智慧”的开端。孟子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这四心又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端”是开始的意思,有了这些开始,还需要“扩而充之”这样才能发扬光大。可以看出孟子也相当重视实践,重视后天的努力,后天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D1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