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上听懂了,考试却不会,怎么办?》,欢迎阅读!
课上听懂了,考试却不会,怎么办?
2017-02-15
教师:“上课的时候问学生听懂了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听懂了,考试却很少全能做对”
学生:“我上课明明听懂了老师讲的知识点,为什么考试还是出错?” 家长:“为什么孩子上课都听懂了,作业也会做了,但是考试就不行了?” 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经常会遇到这种困惑:为什么讲的全都懂,考试的时候却不会了?小磊哥认为原因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这个问题,是由于上课和考试逻辑根本不同造成的。
上课的逻辑一般是:知识点-例题-练习题。一堂课老师首先讲知识点,然后配合讲解例题,学生总结“成功秘诀”,依葫芦画瓢做练习题,很容易就做出来了,所以,上课听懂是非常容易的。(马上点标题下方蓝字加入教师帮,与全国70万教师交流学习!)
而考试的逻辑是综合每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来出题,题目相对灵活。考试卷上,没有“请用xx知识解决问题”的提示,难度一下子就增大了。学生很容易利用每堂课的知识点来解决相对应的练习题,却很难去整合所有的知识点去解决综合性问题,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解决办法:
第一,在复习的时候,不能把知识点做的太细。应该从大的逻辑上复习。老师在给学生复习知识的时候,要从大块往下分解,不要一上来就讲一个很小的知识点。很多孩子说几何不好,总是想不到辅助线,这就是典型的上课逻辑而非考试逻辑。上课逻辑是,今天讲的辅助线是做垂直,所以所有的题目都是做垂线;明天会讲中位线,所以所有的应该都是中位线,根本不看题目。正确的逻辑是什么?这道题要证两条线段相等,那么立即问自己: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什么方法?
第二,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大力表扬那些没用上课讲的知识点做出课堂练习题的同学。用老师所讲知识点做出练习题可能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从来不是最高效的方
法,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能力。
第二
学生的时间观念淡薄
有的学生老师讲的都会,也懂得整合运用知识点,可是还是考不好,就是因为对考试时间把握不合理。对于考试的题目,如果出题的老师出得比较符合中高考模式。卷中难题的数目也就1-2题。也就是说,这里面的题目几乎都是能做出来的,但是能让你用一天来做一道题吗?显然不可能。所以,考试的时候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做前半面试卷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那么做后半面试卷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导致做不完或者本来会做的也没做对的后果。 解决办法:
在平时自习时间做数学,就应该强迫自己做题的时间。大约为:选择、填空题2-3分钟,前3道大题15-16分钟,后面的大题20-22分钟。只有平时这样做,才能在考试中成功应对,并且这也为卷中的难题腾出足够的时间做。
懂得暂时的放弃。我所说得放弃并不是不做,而是在遇到自己不懂的题目的时候,用1-2分钟也想不出解题方法,就要把这题先放下来,做个记号,在做好后面的题目的时候再回头做,避免影响心情,从而浪费时间。(很多时候,在你做下面的题目的时候会突然来灵感,就瞬间做出那做了标号的题目哟)
要有一种特殊的触觉。对于每一道数学题来说,做出来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方法显得愚蠢,而有的却十分巧妙。这嘴上说是触觉,其实也就需要我们做多些题目,那么多的方法不可能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更多的是借鉴同学,老师,习题书,参考书……
第三
没有做到正确的学习步骤
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积极思考。
听课时学生学习的关键步骤,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题的基础。
3、做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7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