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心经硬笔书法

2022-11-01 03:05: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书心经硬笔书法》,欢迎阅读!
硬笔书法,行书,心经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行书心经硬笔书法





行书心经硬笔书法欣赏: 行书心经硬笔书法1 行书心经硬笔书法2 行书心经硬笔书法3 曾国藩的书法理论

曾国藩也算是清末有名的书法家,他的日记中关于书法的论述和理论也相当有借鉴意义。

这一段:作字之法,笔须倒右,锋乃得中。(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这个是说毛笔不需要笔直的拿着,可以稍向右倾,并不影响中锋行笔,类似于苏东坡的执笔法,比较接近现代的钢笔执笔法,只是没有钢笔那么斜的执笔。

这一段:余论作书之法,有“欲落不落,欲行不行”二语。古文吞吐断续之际,亦有欲落不落,欲行不行之妙,乃为蕴藉。(治三年五月二十七日)(艺术照:)

这个是说行笔之法,不应该一笔下去,一力到底,直来直去,就是刷字了,类似于现代人说的调锋,在行笔之中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线条才有内涵,有变化。曾国藩本人的字迟拙有力,跟他这种对行笔的理解有关系。

这一段:作书之道,亦须先有惊心动魄之处,乃能渐入证果,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若一向由灵妙处着意,终不免描头画角伎俩。(同治元年四月初二)

这个即便对当代的中国书坛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是说写字须胸有峥嵘之气,下笔才能气韵沉雄,才算是渐入正果,如果一味注重空灵雅致,不免走入描头画尾的歧途。当今的书法,自以为风流儒雅而把字写的小巧雅致的大有人在,这实在是大不幸,曾国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对这种现象做出了批评。

这一段:至何子愚处讲字。子愚言:悬肘之法,须手力向前,劲力向后。(道光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何子愚就是何绍基,何子贞,字写的比曾国藩更牛的人物,这段话的意思跟曾国藩的欲落不落,欲行不行的说法大致相同。都是对行笔过程中笔的行进方向和用力方向的感觉,说的比较抽象,我觉得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向前或是向后,而是欲行又止,欲止又行的那种感觉,比较符合何绍基的用笔特点,比曾国藩更加迟拙有力。后面那句话应该是:力向前,意向后。应该是书写者的一种迟送涩进的感觉而已。

这一段:作书之道,亦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两端。偏于阳者取势宜峻迈,偏于阴者下笔宜和缓。二者兼营并鹜,则两失之矣。余心每蹈此弊。(同治四年十月二十日)

这个对我们的书法创作很有借鉴意义。写一幅作品,根据其内容可以判断应该用什么风格来书写,是阳刚,还是阴柔一些的风格创作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在书写时才能保持这种风格不变,使作品整体风格一致,如果其中阴阳掺和,一会儿暴风骤雨,一会儿小桥流水,则整体风格就不完整了。写出的作品就不伦不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6d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