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高中美术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3)

2023-01-18 13:36: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湘美版高中美术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3)》,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自律,审美,美术,高中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领悟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语文历史学科接触过相关知识,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重点难点

欣赏中国文人画,理解审美自律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山水 活动2【讲授】新授 一、作品赏析:

1.展示作品《洛神赋图》,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 (1)、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2)、你认为这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还是以山水为主? (3)、你认为作品的形式是不是很好的表达了作品的内容?

(4)老师小结:展示局部图:画面人与山的大小关系,得出人大于山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

2.展示《游春图》图片,提问:作品中的色彩有何特点?与《洛神赋》相比较,哪一幅画更好的表现了自然生活?

老师小结: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画面以青绿色为主,表现出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并形成了一种绘画的风格:青绿山水。 3.展示王维的《雪溪图》,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1)、作品有一种怎样的意境?

(2)、你认为用青绿表现好一些,还是水墨好一些? (3)、你能猜出画家的意图是什么?


(4)、老师小结:王维为了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空、寂、清、净的意境,而采用水墨来进行表现,并大力提倡水墨画,成为水墨画的始祖。 二、比较作品: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董源的《潇湘图》,作品分别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创作目的?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A、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B、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C、作品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 D、作品的表现技法有何不同?

2、教师小结:山水画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出现了南方派北方派两种风格北方派刚健雄浑,“南方派典雅含蓄。范宽开创雨点皴” ,董源开创披麻皴

3、董源的《潇湘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进行比较,题材相同,表现技法不同,米有仁创造了以横点为主的米点皴,而董源采用的是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洞庭湖周围山水的特点。

三、分面考查,探讨文人画的特征:

1、欣赏苏东坡的《枯木竹石图》并与吴镇的《枯木竹石图》、赵孟俯的《枯木竹石图》相比较(如作品中的构成元素、形式、组织方式等)。苏东坡首次提出士人画 2、赵孟俯的《鹊华秋色图》(如作品中的构成元素、形式、组织方式等) 3、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作品的形式三段式构图,播放视频,点明画品即人品。 4、董其昌的山水画。他首次提出文人画南北宗论 5、归纳总结,认识文人画的形式及特征:

画面构成了诗、书、画、印四结合的形式,创作手法上强调笔墨趣味,审美情趣上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

6、归纳总结得出审美自律的含义:这种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我们称为审美自律 活动3【活动】活动

活动:根据图片和你所学的知识及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中国文人画的认识。 学生活动,即兴评述 活动4【作业】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0Y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