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欢迎阅读!
![中班,幼儿,指导,活动,阅读](/static/wddqxz/img/rand/big_44.jpg)
中班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
(一)精选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教师应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 (二)巧设阅读提问
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1.“步步推进”式的提问。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人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终拨开云雾,理清头绪。如在阅读故事《第二块蛋糕》的第二个情节点时,我们可以这样一组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蛋糕?这次小狐狸抢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为什么都笑了呢?猜一猜,狐狸的下场会是怎样的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
2.“天马行空”式的提问。考虑到中班幼儿仍然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阅读后的交流中,还是应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提供给幼儿大胆讲述不同见解的机会。如图画故事《帽子床》中的提问“小老鼠看到了皮帽子会怎么样呢”,图画故事《大鳄鱼》
中的提问“小猴知道了鳄鱼的诡计会怎么做呢”,等等。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而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大胆地想象和猜测,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3.“旁敲侧击”式的提问。当孩子在理解图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顺着前一个问题推进阅读进程时,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孩子寻找到另一种思考的途径,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如在阅读《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问“为什么克利的模样没有变,可小动物们对他的态度却有了变化”,一定会让孩子们诧异,且不知所措。这时,不如先让孩子们比较小动物前后表情的变化,再比较小动物们两次语言的变化,最后再来理解小动物们前后心理的变化。之前的比较看似并不重要,其实是为之后的理解做了铺垫,也使孩子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与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顺水推舟”式的提问。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三)善用教学媒体
我们在开展中班阅读活动时,常常运用以下一些媒体来辅助教学。
1.视听教学。即通过录音磁带、情境表演等手段,增强幼儿的视听感受,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2.静态视频教学。就是将投影仪这一技术运用到阅读活动中,特别是在重点分析某一幅图片时,或是比较两幅、三幅图片时,其帮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是显而易见。
3.动态视频教学。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的方式。如在组织幼儿阅读故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前,运用计算机制作整个故事的动画片,使孩子连续阅读几个故事画面情节,这样既能很好地维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孩子把一组情节有效地联系起来阅读,进一步体验这个故事的特殊之处。
总之,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是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阅读经验、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为幼儿精选阅读材料,通过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还应尊重和落实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幼儿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