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作者:刘艳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信仰宗教。大学生充满激情、富有活力、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但是思想不稳定,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提出了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学生心理宣泄和释放的渠道等措施,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信仰,树立科学理念。 关键词:浅谈;大学生;宗教信仰
随着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面对多元化的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学生对宗教产生了好奇。对某内地高校的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6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6人信教。调查问卷涵盖个人基本情况、个人对宗教的理解、是否信教及导致信教的原因等31个问题。
一、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现状
(一)对宗教概念的理解。有68%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形态与精神风俗,18%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2%人认为是一种迷信与封建,7%人对宗教无具体认知。可看出,绝大部分学生从浅层的概念上能正确理解,但是更深入的了解相对欠缺,缺乏对宗教本质的理解。
(二)对宗教的接受程度。有68%的同学认为会有选择性地接纳,32%的同学认为会敬而远之,有8%的同学认为愿意加入,58%的同学认为会看情况考虑,34%的同学认为不愿意加入。宗教工作在各个领域逐渐渗透,大学校园也并非是一块净地,从学生的认知可以看出,他们对宗教是不排斥的,如果有需要会有选择性的接纳,这就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项重大的挑战。
二、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虽然当前高校非常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实际效果远远低于预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形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强调理论的说教,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班主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无旁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客观因素制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心里状况缺乏充分的了解,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打动大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外围环境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渗透。当今网络通讯的发达,一些负面的甚至消息的报道也铺天盖地,长期阅读和浏览这些负面消息,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恐惧的心态,大学校园环境开放,学生的性格因素、家庭经济因素、个人能力因素等方面的差距让部分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懈怠情绪。结合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有信教的情况,不断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渗透,逐渐模糊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缺乏了基本是非明辨意识,将自己的思想慢慢寄托于救苦救难的神灵,接受了宗教思想的洗礼,价值观念发生转变。
(三)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入学的大学生年龄越来越小,0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十几岁的大学生正处于对思想极度活跃阶段,对周围的事情和现象充满了好奇,也容易对父母、学校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叛逆心理。特别容易受到外检因素的蛊惑和干扰,近年来大学生被骗入传销、非法组织、网络信贷圈的比比皆是。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探讨
(一)灵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切实做到内化于心。“立德树人”为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且达到理想的目标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目前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硬性的灌输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例如某高校的指尖上的课堂,将思政教育植入手机APP,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浏览学校的信息,进行思想交流和互动。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正确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不断进行思想的正面引导,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宗教问题对于内地高校来说问题不突出,因为学生的来源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学生占比很小,因此,宗教问题在不显现为主要矛盾时容易被忽略。但是也应加强国家宗教政策的宣传,引导同学们正面认识宗教,尤其是在如何引导个别信教学生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相适应方面。使学生在本质上认识宗教,对宗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对宗教的认识更加理性,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才能在面对西方各种思潮面前保持头脑清醒。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学生心理宣泄和释放的渠道。通过调查,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在遇到困难或者压力时,寻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灵,达到释放内心压力的目的。因此,不断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老师的配备和心理咨询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拓展学生心理宣泄和释放的渠道,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善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庄海玲,吕红.我国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现状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3.6. [2] 王永智,王颖.西部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管窥[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第4期.
[3] 陈洪涛,赵琨.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 [4] 寇爱林.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2009,10. [5] 郑振达.大学生宗教信仰认识危机与引导[J].科教导刊, 2010,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x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