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学习计划模板

2022-12-26 00:38: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留学生学习计划模板》,欢迎阅读!
留学生,模板,计划,学习
学习计划

学习目的;

非常高兴来到韩国汉阳大学攻读中国戏剧学博士学位,在汉阳大学人文学院有一支很强的师资力量。吴秀卿教授在研究中国戏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没来韩国之前我就久仰她的大名了。她是站在韩国人的视角上研究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我拜读过她的几篇论文,研究角很新颖很独特。她早就是我心目中的导师了,2015年经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的推荐,我成为吴教授的一名学生,我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吴教授是一个严谨博学多才的研究者,她的学术成果享誉海内外,在这个领域上她培养出了很多学者,我相信我能够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中国与韩国的文化交流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儒学就传到了朝鲜半岛,古代朝鲜半岛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吸取儒学态度,中国的汉字也被朝鲜语所吸纳,今天韩国的词汇有70%以上依然保留了汉字词汇的古代发音。 韩国和日本吸收汉语和汉字时,可能直接模仿了当时的汉语语音。

中国文化延伸亚洲大陆,汉风与汉字多被日本,韩国,越南等邻国采用,其实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汉字本身就传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为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来韩国研究中国戏曲目的是要用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灿烂的文化客观公正的看待中国文化更好的把中国戏曲发扬和传承下去。中国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族的才是世界的。做为一名国际生,我打算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二学术来源;

我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学专业,硕士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方向是中国统传音乐科期间主修的是钢琴和作曲同时还学习了中国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硕士期间学习了中国戏曲学、中国古代音乐生产机制、中国古代音乐管理体制、文艺美学、古代乐论要籍研究、先秦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东方音乐研究音乐文化产业专题研究等。20114月在导师张维刚副教授的指导下写的一篇论文题为《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清代戏曲在民间的盛行》发表在大观周刊上,该论文从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心理模式等来分析我国清代戏曲在民间盛行的原因,另外一篇题目为《清代戏曲音乐的发展》发表在2012年十一月华人时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13年我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是《洪升和长生殿研究》这些为我用音乐学的方法论来研究中国戏曲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计划 研究题目:《中国戏剧在当代韩国的传播研究 发表论文第一篇题目:《传播学视域下中韩戏剧之窥探-以赵氏孤儿为例;中国戏剧在韩国的变异》

发表论文第二篇题目:《论当代中国戏剧在韩国的传播形态—以京剧为例;中国戏剧在韩国的运行机制探究》 今天随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频繁交流,中国的戏剧表演开始传播到韩国。二十世纪以前中国戏剧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基本都是文本传播,这主要是与朝鲜时代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有关,一些文人雅士把中国戏曲做为没有实际意义的案头剧本去传抄和改编,人欣赏,因此中国的戏曲表演在朝鲜时代很难看到。

剧本是为表演服务的,表演者根据剧情和角色的表演需要,设计创造动作和表情,剧本对戏内的表情动作是没有提示的,全靠表演者的二度创作,所以一部戏曲如果没有表演只是专供大众欣赏的案头剧本,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和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两国文化的频繁交流,


国的戏剧表演开始传播到韩国。今天中国政府更加注重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交流,1994年中韩两国签订了中韩文化合作协定,2013年朴槿惠总统访华后,两国又成立了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举行了首次会议,进一步完善了官方交流与合作机制,与此同时民间文化的交流也拓展了双边的交流渠道。两国文艺界每年互访团组达200多个从京剧、杂技、音乐剧到中国书法可谓是包罗万象。据统计从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到韩国组团表演和交流的戏剧演出近百场,场场爆满,受到韩国观众的喜爱。2005年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在韩国上演,这是昆曲申请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首次在韩国上演,受到韩国观众的欢迎。20091016日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第一次举办京剧展演,大获成功。20121127日至128日山东京剧院赴韩国进行有讲解的京剧表演,先后在七个城市表演了10场京剧,场场座无虚席,京剧海外巡演是中国海外传播的前沿。2015622日由中央电视台和韩国KBS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一档综艺栏目《叮咯咙咚呛》,是通过电视媒体向韩国传播中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综艺节目,由中韩明星一起表演中国传统戏曲,受到中韩两国观众的好评。201512月在首尔上演的韩国版话剧《赵氏孤儿》非常成功,不论是在剧本翻译、改编、服装、表演、灯光、道具、舞美等都符合韩国观众的审美需求,迎合了大众的心里,这部韩国版的话剧《赵氏孤儿》获得了韩国戏剧史上有史以来最多的奖项,囊括了12项大奖。201621日,中国亮相文化受中国文化部特邀,在韩国首尔乐天酒店举办时尚京剧”春节晚会,作为中韩文化流“欢乐春节”文化活动的闭幕式。一曲流行音乐与传统京剧完美结合的《新包公》,将京腔京韵融入到现代R&B当中,引得在场观众随之一起律动摇摆,之后是国粹经典联唱,《三家店》《穆桂英挂帅》 红娘》将传统京剧的魅力展现在韩国观众的面前,使观众不禁拍手叫绝。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戏剧在当代韩国的传播主观原因是中韩政府的大力支持,客观原因是在传播的过程中既保留了中国艺术美的特点同时又吸收韩国的文化元素有助于文化的传播,201512月韩国版《赵氏孤儿》在首尔隆重推出获得好评,从该剧在韩国的搬演可以看出影响到韩国大众的审美心理。我们说一种文化要想传播到另一个国家首先要得到政府的财力和物力支持,物质决定文化的传播,其次才是大众的接受能力。20世纪以前中国戏剧表演没有传播到朝鲜,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偏见,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笔者查阅了20世纪以前的文献资料没有发现相关的中国戏剧表演传入到朝鲜,从今天一些专家和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看出20世纪以前中国戏剧传入到朝鲜只是剧本传播,表演传播是中韩建交以后才出现的,目前文献资料中发现大部分学者只是从个别剧种来研究当代中韩戏剧的传播,从宏观和交叉学科研究代中韩戏剧的传播不多见,尤其是表演传播。像《赵氏孤儿》这样的剧本在世界不同的国家上演过,韩国版的《赵氏孤儿》和法国版《赵氏孤儿》以及英国版的《赵氏孤儿》基于各国文化上的差异,被搬上舞台后都打上了各国文化符号的烙印,这是符合各国大众的审美心里。从韩国版的《赵氏孤儿》可以看出,它不仅吸收了该国文化元素,在服装、道具、舞台、表演都具有韩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又保留了《赵氏孤儿》的文化精髓,使韩国观众认识了解中国文化

今天的韩国传统戏剧伴奏音乐中依然保留了中国古代的乐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如《赵氏孤儿》,有些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异如中国的唐乐传入朝鲜后被戏曲伴奏乐采纳。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异,只要被该国的大众接受,说明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那些保留了中国古代艺术美的特点的戏剧和音乐韩国政府可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rO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