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足跟痛》,欢迎阅读!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一是退行性改变,二是慢性劳损。中老年人常有足跟部软组织萎.缩和组织功能退化,使得局部保护能力降低,而且足跟部是承重较大的部位,容易发生慢性劳损,使得局部出现损伤性.病变。走路时,足跟踩着硬.物或足跟部着地过猛等都可导致足跟部的组织损伤,引起疼痛。长期负荷过重或韧带松弛会使跟骨的受力点发生变化,在受力点发生新的损伤和产生无菌性炎症时出现疼痛。骨质增生使跟骨骨刺形成时,反复挤压和刺.激可造成局部炎症反应。 通常,足跟部的软组织劳损和骨刺的形成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足跟痛发生。许多时候是在劳累、寒冷、潮.湿、久站、奔跑、身体超重、走不平的路、穿不合适的鞋等诱因作用下,肌腱韧带即会发生慢性反复损伤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出现渗出、水肿、粘连或滑囊形成,局部压力增加,于是引起疼痛、跛行。造成足跟痛的其他原因还有:跟骨骨折、跟腱滑膜炎、跟骨骨膜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跗骨窦软组织劳损、跟骨结核、肿.瘤等。
足跟痛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影响人们的行动和生活质量,提醒中老年朋友及早作好防护,远离足跟痛。
鞋靴适宜外出宜穿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靴,在家应穿富有弹.性的拖鞋。买鞋时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鞋底厚些、不能太软,鞋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并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足跟韧带的拉力,减轻摩擦,以保护足跟。
避免外伤时刻注意不让足跟受到外力侵害,不让足跟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取改变站姿的方法,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过大的力量。如果发现脚跟疼痛,就应该及时调整充分休息。
注意补钙中老年人应进食含有充足钙质的食品,并不时地晒晒太阳,防止骨质疏松和跟骨骨刺生成。 不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骨刺的发生与足跟痛并无绝对的关系。许多长骨刺的人,并没有任何症状的,以上病人过去经常经局部注射类固醇,口服非载体消炎药,症状均可缓解,但反复,且可能会有潜在副作用,目前治疗主要在改变走路姿势、调整鞋子、功能锻炼为主。其中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非常重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可以外敷贴剂赵 氏 养 生 膏 贴,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脚后跟疼是一种常见病,其症状是,患了这种疾病的人,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脚后跟就会有针刺一样的疼痛感。那么,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呢?医生告诉小编,通常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由于踌筋膜受伤导致创伤性炎症所引起的疼痛,这种病人占大多数;其二是脚后跟出现骨刺而导致的疼痛。
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2、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3、尿渍法治足跟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4、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意,这个小偏方对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5、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6、乌梅、醋法治足跟痛: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
7、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8、鲜苍耳叶治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9、夏枯草治足跟痛法: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冼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10、仙人掌治足跟痛:取仙人掌适量,刮去其两面毛刺,然后剖成两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患足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半片,冬天可将剖开一面烘热再敷患处,一般宜晚上敷,治疗期间宜穿布底鞋,适量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11、鲜川楝叶治疗足跟痛:取鲜川楝叶30-60克,加红糖适量,捣烂成膏状,外敷患足跟,24小时后更换,一般用药2-3次疼痛消失。
12、木棒捶击法:这种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据反映效果还不错,您不妨也来试一试。具体方法是这样的:让病人俯卧在床上,出现足跟痛的那条腿屈膝,足底朝上,家人先要用手测试出疼痛点,然后用手把住前脚掌,另一只手握木棒,轻轻捶击疼痛点8-10下,接着再用力捶击3下就可以了。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大家一定要注意,接触皮肤处的木棒要呈方形。如果您一次没有治愈也不要着急,通常一周后再重复一次也就会好的。
13、石蜡疗法:选购石蜡时,尽量选择白颜色的,这种白颜色的石蜡没有杂质,千万不要购买黄色的石蜡。使用时,将大铝锅加入适量的清水,再将小铝锅中加入适量石蜡,然后把小铝锅放入大铝锅中,加温后使石蜡慢慢化开,千万不要大火加热,这样会导致石蜡氧化变质,从而失去治疗的效果。加温过程中,一定要把锅盖严实,避免水滴溅入石蜡锅内,大约加热到70-80摄氏度就可以了。将化开的石蜡倒入盆中,当温度下降到50-60摄氏度时,先将石蜡薄薄地裹在足跟处,稍微停顿后,再将脚浸入到石蜡的盆中。如此反复多次。当石蜡的厚度达到0.2-0.3毫米时,再浸泡10-15分钟,当石蜡的温度降低变凝固时,将跟部的石蜡剥离下来,然后用冷水冲洗脚部。每天1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大约做3-7次时,症状就会得到缓解了。
14、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中缝好,然后将布袋放进鞋里,直接与脚接触,每次使用一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放在太阳下晒一晒可以继续使用。
15、足跟痛调理法:找来海绵和布,将海绵剪成长50厘米、宽高各15厘米长条状,然后用布包好缝成一个小枕头,晚间入睡前将小枕头垫在脚脖子的下面,10天左右足跟疼痛的症状就会消失了。
16、买回两瓶醋,取出一部分兑两倍的水加热,然后每天浸泡两次。中途如果米醋凉了,可再加热。一般情况下,半月症状即可减轻。若能坚持两个月,效果会很明显。再一个方法是,尽量少走路,鞋内后跟部最好垫上海绵。
17、尽量少穿平底鞋:女性穿超薄平底鞋可引发足跟痛,大家一定要注意。 宏扬小药方(387期)- 治疗脚跟疼
中药针麻20克,湖脑50克,捣碎混合一起,分5份装小布布袋里,每次用1袋,垫在脚跟疼的点上,1周1换药,大约4-5次即愈。 脚后跟疼怎么办——治疗小妙招
脚后跟疼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长时间的穿高跟鞋或者走路都会引起脚部疼痛,老年人多是由于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轻者稍微的休息就会好了,但是如果是长时间的持续的疼痛,就要就医了。
我们的脚后跟有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如果是有脚后跟疼痛的情况可以试着以下的方法。
1、用醋泡脚,早晚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醋主要是活血化瘀,有利于缓解脚痛。 2、点穴按摩法 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
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m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