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规训与教化》,欢迎阅读!

规训与教化
起初是由知网看《从规训到教化:当代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引导我搜索的这本书。 一、作者介绍
《规训与教化》一书的作者是金生鈜先生。金生鈜,男,生于1961年生9月25日,甘肃兰州人, 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7年评为教育学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任江苏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亚太地区道德 教育学会会长。代表性成果《规训与教化》2005年获得江苏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一等奖,获 得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一项。坚持以学术创新贡献社会和公众的学术理想,认真踏实地研究我们中国社会面临的教 育问题。以知识分子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学术研究的高境界,力求学术人格的朴实和真诚,以学术和人格影响学生。 二、主要内容:
1.绪论:规训与教化的对抗——本部分指出现代性规训是在自由之名下侵蚀个人的自由,现代性的教育在自由之名中取消自由。而教化却在规训化教育中失范了。所以不仅要解剖、解构现代性的教育规训,更重要的是发掘、发明教化的技艺
2.理性的癫狂——现代教育的普及或许会产生技术白痴和民族主义者的狭隘心理,而不是开启心智,独立思考。在这样一个反抗理性的时代,在一个质疑理性的后现代,我们要以教化的形式重塑我们的理性精神。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精神和实践的宿命,在现时代,理性可能已经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的向往,如果说我们对未来生活有什么希望的话就势必从检视生活的质朴能力开始,势必从件事生活的理性开始。理性只有在理性的实践生活和教育中获得,所以理性的人只有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生成。重塑理性精神,必须以教育的启蒙为条件。教育启蒙肯定理性;教育启蒙肯定个人;教育启蒙肯定自由;教育启蒙肯定平等;教育启蒙肯定个性的多元。
3.个体性的迷思——现代社会通过强大的社会控制技术消除了人的生命存在的独特性,造就了没有个人独特精神的个体化的人。具有理性精神、理性能力和德行的人,既是一个自主与自由的个人,更是追求和实现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公民。而教育对个人品质的培养体现为对未来公民的教育。
4.自我实现的隐忧——现代性教育文化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在人们崇尚自由和创造的精神动力下,教育在尽力激发人们发现自我,引导个体尽可能地实现自我,然而规训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却使人们在现代性的文化中迷失了“自我”。一面是在“人的自持性”文化中的自由理念的扩张,另一面是通过规训技术实现愈来愈细微的社会控制;一面是个人的自我实现的感情诉求,另一方面是个人在追求本真的“自我”中的自愚与狭隘;一面是人意识到了存在的偶在性,另一面是通过主体意志的发展寻求存在的确定性。在教育中,对话性教育由于使得价值、善、真理都显现在对话过程中,在求教者与这些构成性价值之间也形成了对话关系,从而避免了强制、支配和灌输。在对话性教育共同体中,自我实现价值渗透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展现着自己的视野,求教者进入到教育生活中,他自己的成长视野相遇着教育中的价值,从而使得个人的成长向着价值去创造自己的精神。 5.理想的命运——在现代性的演变过程中,教育引导人格发展其实意味着人可以自由地成为想成为的人,这包含着对理想和目的追求,而目的和理想维系于个人自主认同的终极价值。这是一个没有理想的时代,现代人对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感到深深的茫然,理想的失落从两个方面展开,文化理想的失落和个人理想的失落。现代人生活的并不幸福,幸福意味着生活存在内在的可能性理想,这种理想是一种准则性的力量。幸福依赖于政治和教育的恰当指导和妥善安排,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似己之事。幸福在纯粹私己的领域中不可能存在。政治和教
育应该郑重关涉生活秩序的伦理性,关涉德性生活的可能,着力倡导、引导生活者追求美好的生活。
6.结束篇:教化与爱——爱是教化的精神立场,爱生成健全的人性,庇护人性,使教育成为一种家园。让爱的雨露从教育的精神与行动中流出,充裕我们的教育生活,滋润每一颗心灵,也滋润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我不敢去想像我们今天教育的现实。作为一个教育者,是否我们真的缺少了一种思索现实的思想,淡化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有的那种崇高。物质的弥漫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物质的丰盛并没有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快乐与幸福。相反,我们却在这种物质的充裕下感受到了孤独的可怕,人心的不古。没有了普遍性理想的追求,却在欲望的满足过后更加迷失自己的追求。理想在现实中是被人受到耻笑的,追求在人们的眼中不如金钱的追求更加具有刺激性,也许生活就是要在欲望的满足中获得短暂的快乐。而这之后,一切又要进行到那里?追求又将命运指向那里?还有追求吗?还有理想吗?面对物欲的吸引,谁又能停驻自己的脚步,再去回过头想一想自己的神圣的理想,谁又能放弃这种吸引,将自己超然于现实之外去思索那些更为高远的东西。
此刻,我恍然间发觉,在现在这个时代,什么理想,什么自由,都是假的!人就像原材料,被工厂里流水线生产出来,做成了零件,最本真的理想与自由也就消失殆尽了,随后零件被拼装到一起,组成工厂想要的机器,做完零件的废料,也就是我们的理想,被抛弃在工厂的角落里,慢慢的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组装好的机器在每个零件的紧密结合下按照先前研究好的工作方式运行着。
没有本真的理想与自由的人是注定要迷失在漫漫人海中的,但是当大多数人都没有理想和自由的时候呢。我们的人性是否会由此而扭曲从而转变成连自己都认不清的另外一个物种了呢?当所有人都觉得扭曲的是正常的,那本真的就自然而然的被视为异类。
我们口口声声高喊着理想,自由万岁的口号,可又不得不为了继续社会生活而放弃实现理想,获得自由的机会。而当我们真实现理想,获得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就很有可能失去了被社会认同、融入社会的机会了。
现在大多数人所说的理想与自由都是可以娓娓道来的具体的事物,而真正的理想是一个个不可到达的善端,它值得人倾尽一生去追求在其中获得幸福感和认同感。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为了达到它们的目的无形中扼杀了我们的理想,而人性不是一架机器,不能按照一个模型制造出来,又开动它毫厘不爽地去做替它规定好了的工作;它毋宁像一颗树,需要生长并从各方面发展起来,需要按照那使他成为活东西的内在力量的趋向生长和发展起来。
但是,我相信规范对人性构成了破坏,无论他是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持续,因为他不可能扎根于人的良知深处。
只要我们还有良知,并且得到良好的教化与启蒙,我们就有获得自由、追求理想的能力,我们就会向着自己所追求的善端不断地前进着,并在充满爱的实践中幸福的活着!
愿理想与自由同在,我们与良知永存!愿我们最终都还能找到属于自己自由年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c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