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之父与现代教育代言人

2022-12-04 13:1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教育之父与现代教育代言人》,欢迎阅读!
教育,代言人,传统,现代
赫尔巴特一一现代教育之父(传统教育代言人) 教育学上的考点 关于赫尔

巴特的比较多,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将其归纳统一起来, 我们简单了解 一下赫尔巴特的生平,其中红色字体是考点。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 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 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 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 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 教育 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 科学体系教育学著作。他提出了三中心理论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我们称之为 三中心”。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而完善的阐述,提出统觉理论 他叫教育研究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被称为 现代教育之父”。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 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 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 手段与障碍。”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 起了教学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 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 的基础。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 教育教学”的思想。在赫然巴特 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教学分开进行研究和阐述, 教育教学通常 被赋予不同目的和任务。赫然巴特的开创性贡献在于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 教育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 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 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使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 ,也使学教学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务, 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推进了教育 论的发展。

赫尔巴特还根据 统觉”学说,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提出形 教学阶段理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中清 楚”是指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联想”是指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与作业, 把系统化了得知识运用于实际,检查是否正确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后来, 然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展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 用,为广大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模式。苏 教育学家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在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对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影响。20世纪初,它曾借道日本传入中国, 对当时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第一次世界发展后, 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等地兴起,赫尔巴特教育思潮及赫尔巴特学派的影响逐渐 衰落。

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在整个教育学的复习的过程中,了解杜威需要 将其

和赫尔巴特放在一起记忆。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 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研究师从皮尔士,

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五四运动前后他曾来中国讲学,促进了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他提出与赫尔巴 特相对应的新三中心 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建立了完整的活动课程 理论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 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 从生活 学习、从经验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 因此,杜威又 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 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 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 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 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 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应该呈现儿重的社会生活。就学 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 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两者之间应有 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 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 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 简单和整 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 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 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 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 学过程应该就是 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 做”的机会,那必然会 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 对活动具有强 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 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 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 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 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XgG.html

相关推荐